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腋芽擬滑刃(菊花葉)線蟲
- 別稱:Black currant nematode
- 界:動物界
- 門:脊椎動物門
- 目:滑刃目
- 亞目:滑刃亞目
- 科:擬滑刃總科
- 屬:擬滑刃線蟲屬
- 分布區域:歐洲、前蘇聯、北美、南非、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等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雌蟲,雄蟲,寄主,分布,危害症狀,防治,農業防治措施,熱水處理,藥劑防治,其他方法,
基本信息
中文名:腋芽擬滑刃(菊花葉)線蟲
英文名:Black currant nematode
科目類別:滑刃亞目Aphelenchina,
擬滑刃總科Aphelenchoidea,擬滑刃科Aphelenchoididae,
擬滑刃線蟲屬Aphelenchoides Fischer,1894。
形態特徵
雌蟲
身體較細,長為0.77~1.20mm;體表環紋寬0.9~1.0μm,明顯;側區寬為體寬的1/6~1/5,具有4條側線。唇區半球形,縊縮,唇區比相連的蟲體稍寬,在光學顯微鏡下,唇區未見環紋;頭部骨架六基數,稍骨化。口針長約為12μm,口針基球小而明顯,口針錐體部急劇變尖。食道腺體部很細,中食道球很大,略呈卵圓形,肌肉發達,內部具有突出的角質加厚的背食道腺和亞腹食道腺的開口。在新模標本中,神經環在食道球後1.5個蟲體寬度處。排泄孔在神經環後0.5~2蟲體寬度處。三裂食道腺形成一個裂片,延伸約4個蟲體寬度,從背面覆蓋腸。食道腺在中食道球後8μm處與腸相連,交接不明顯,無瓣門。腸內充滿球形的小顆粒,從頭到尾有一明顯的腔。陰門稍突出,橫裂。後陰子宮囊長超過肛陰距的一半,通常充滿精子。卵巢單個,向前伸展;卵母細胞多行排列。尾長錐狀,末端具有尾尖突,為2~4個向後伸的小突起,形成刷狀的結構。
雄蟲
常見,放鬆時蟲體後部通常呈180度。唇區、口針和食道腺與雌蟲相似。精巢單個,伸展。具有3對腹面亞中尾乳突,第一對在肛門區,第二對在尾的中部,第三對接近於尾的末端。交合刺平滑彎曲,玫瑰刺形,無頂尖和緣突。背翼長20~22μm。尾尖突為2~4個突起,形態多樣。
寄主
Christie(1959)認為、至少有25~30種植物為該線蟲的寄主、如翠菊、蒲包花、大麗花、飛燕草、福祿考、草莓、西紅柿、Verbena和百日草、Wallace(1961)報導了該種線蟲可寄生在190種植物上、
分布
在日本、美國菊花葉線蟲病被認為是菊花的災難性病害。全世界有75個國家在菊花上發現這種病害,損失率達12.3%。在歐洲、前蘇聯、北美、南非、紐西蘭和澳大利亞,菊葉芽線蟲是菊花上一種主要病原物。在其它國家,如巴西、斐濟和模里西斯也有報導。中國國內在四川的川菊花和廣東的荔枝上有發生報導。在貴陽市和貴陽花溪區、畢節縣、大方縣等地,該線蟲病害發生較重。
危害症狀
菊花葉線蟲在菊花上早期侵染時,外寄生在芽和生長點中,導致植株發育不良,扭曲,葉子畸形,取食部位變粗糙;後期,線蟲在侵染的葉中取食,破壞葉肉薄壁組織細胞造成葉斑,一般在葉片下部易發現這種病斑;隨著線蟲侵染的擴展,這些部位開始變褐,然後變黑。由於受寄主葉脈的限制,病斑呈現出特徵性的角狀;受侵染的葉子皺縮,下垂。線蟲離開變褐的組織,穿過氣孔到達植物表面的水層中,然後侵染花芽的頂部,導致芽的畸形,形成很小的花。隨著線蟲侵染的擴展,植物逐漸從健康到葉部壞死,從出現角斑到葉脈變黃;有時芽變黑而死,引起側枝生長加快,同時側芽也遭侵染。
該種線蟲外寄生在黑茶蔗子芽的鱗片和真葉中,最後導致芽的壞死;外寄生在苜蓿幼苗和草莓的嫩枝中,導致植株矮化和畸形;有幾種線蟲也可以寄生在子葉的葉肉中。受侵染的歐洲紫羅蘭矮化,受侵染的葉子捲曲,葉周圍向里卷,最後乾枯死亡,葉的下表皮呈現凹陷,變黃,水浸狀卵圓形的斑。在Crassula cocainea 上侵染時,造成植株矮化和芽乾癟。
防治
農業防治措施
包括:剪除無病菊花植株的頂端;使用無雜草的標準栽植缽或栽植盒;避免植株過濕和相連植株間的重疊;用石油膠狀物塗抹在莖基部,消去植株的殘枝落葉。在露地中,冬季通過2~3個月無雜草的土地休閒,可使田間保持無線蟲。在保護地中,可通過熏蒸和蒸汽消毒來處理受侵染的土壤(Thorne,1961)。
熱水處理
自從Marcinowski(1909)發現,對於受侵染的菊花可在50℃的溫水中浸5min來防治線蟲以來,熱水處理(HWT)一直是普遍適用的防治線蟲的方法,幾位學者還進行了不同溫度和不同時間處理的實驗。Christie(1959)建議,在44.4℃下處理菊花嫩枝30min雖然嫩枝的生長要減緩,但能夠忍耐這樣的熱水處理,在46℃下浸泡5min的短時間處理要比在43℃下浸泡20~30min的長時間處理好些,可減少對敏感品種嫩枝的傷害。在46℃下熱水處理10min,可防治丹麥秋海棠和瑞士草莓上的菊葉芽線蟲(A.ritzemaoosi)和草莓擬滑刃線蟲(A.fragariae)。
藥劑防治
據Hesling Peachey報導,防治菊花嫩枝上的菊葉芽線蟲的最有效的浸漬方法有:①46.1℃下溫水處理5min;②在0.03%的對硫磷*中浸20min;③在1L0.05%的碘中浸10min。
Diniock Ford(1950)用對硫磷對菊花植株進行噴霧來防治菊葉芽線蟲;用低濃度的對硫磷(0.005%)每隔一個月施用一次,共施用兩次,可有效地防治菊葉芽線蟲。在波蘭,用0.07%的對硫磷或0.18%的甲基對硫磷*處理5min,可有效地防治草莓上的菊葉芽線蟲。在丹麥,分別用0.03%的對硫磷和0.05%的速滅靈噴霧3次,每隔一周噴一次,對秋海棠上的菊葉芽線蟲的防治率可達99.9%。也有人建議用內吸磷*和硒酸鈉噴霧來防治該種線蟲。
每100加侖水中加入10盎司48%的治線磷乳液進行灌根,每兩周灌一次,共灌兩次;可有效地防治該種線蟲。用豐索磷和涕滅威*處理草莓上的長匍莖,可減少線蟲的侵染;每株植物上施用1.5g的涕滅威防效很好,但有殘毒。
其他方法
雜草防治也是很重要的,因為有幾種雜草是該種線蟲的寄主,如毛茛、繁縷、牛筋草、千里光、苦苣菜和婆婆納。有些菊花品種,如Amy Shoesmith、Orange Beauty和Orange Peach以及一些草莓品種,如George Soltwedel和Regina,相對來說是比較抗線蟲的(但不是免疫)。幾名學者曾列出了對菊葉芽線蟲有不同敏感性的菊花品種,但Hesling和Wallace(1960)則認為,線蟲對菊花不同品種的侵染程度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栽培方法、土壤類型和溫度的影響,同時也應看到,生產品種在不斷變化,新品種在不斷引進,因此,即使列出了抗病和微抗品種,在生產國中中意義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