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寒型胃痛是胃痛綿綿,空腹為甚,得食則緩,喜熱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溫或畏寒肢冷,大便稀溏或虛秘、或初硬後溏,食欲不振、食後脘悶。舌質淡,脈沉細。
胃痛綿綿,空腹為甚,得食則緩,喜熱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手足不溫或畏寒肢冷,大便稀溏或虛秘、或初硬後溏,食欲不振、食後脘悶。舌質淡,脈沉細。
脾胃陽虛,寒自內生。
溫中健脾,和胃止痛。
黃芪建中湯合理中湯加減。
黃芪15 g,黨參10 g,桂枝10 g,乾薑6g,白芍30 g,元胡10 g,甘草6g。
如泛吐清水痰涎者,加陳皮、白朮、茯苓、姜半夏,以健脾化痰;如嘈雜泛酸者,加烏賊骨、吳茱萸,以暖肝制酸;如中寒偏盛者,加附子、蜀椒,去桂枝改用肉桂,以加強溫中散寒之力;如見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形寒肢冷等腎陽虛證者,可加附子、巴戟天、仙茅等,助腎陽以溫脾和胃。
對本型胃痛,也可選用吳茱萸湯、厚朴溫中湯(厚朴、茯苓、陳皮、甘草、草豆蔻仁、木香、乾薑)等方加減。
對本型的治療,藥物宜炙用炒用,不可生用,以增強溫中祛寒之力。芍藥不僅炒用,而且用量宜大,30 g以上止痛效果更好。痛止後,可用香砂六君子湯(木香、砂仁、陳皮、半夏、黨參、白朮、茯苓、甘草)調理。但如過用辛溫,則有化熱或傷陰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