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脫困局 元朝丞相脫脫帖木兒在任內整修黃河,本意是緩和矛盾,維護政權穩定,其結果導致蒙古帝國政權崩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脫脫帖木兒
- 外文名:Toqto'a
- 主要政績:脫脫更化
- 出生日期:1314年
- 逝世日期:1355年
- 朝代:元朝
- 代表作品:《遼史》《金史》《宋史》
- 職業:政治家 軍事家
- 信仰:藏傳佛教 儒家思想
脫脫困局 元至正八年二月,朝廷於濟寧鄆城立行都水監,命賈魯為行都水監使,專治河患。賈魯經過實地考察,提出二策:"其一,議修筑北堤,以制橫潰,則用工省;其二,議疏塞並舉,挽河東行,使復故道,其功數倍",但他的建議未被採納。
1349年,脫脫復相後,專門召開治河討論會,賈魯以都漕運使身份再次提出自己的治河主張,並進一步強調"必疏南河,塞北河,修復故道。役不大興,害不能已"。脫脫當機立斷,取其後策。
而脫脫和賈魯認為"事有難為,猶疾有難治,自古河患即難治之疾也,今我必欲去其疾!"(《元史脫脫傳》)脫脫明知"此疾難治",也明知要冒巨大風險,還是堅決地"欲去其疾"。他深知越是不治,越是難治,越難治,饑民、流民問題越嚴重。脫脫是把治河當作制止"盜賊滋蔓"的重要手段來加以認識。
至正十一年四月初四日,妥歡貼睦爾正式批准治河,命賈魯為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發汴梁、大名13路民15萬人,廬州(今安徽合肥)等地戍軍18翼2萬人供役。四月二十二日開工,七月完成疏鑿工程,八月二十九日放水入故道,九月舟楫通行,並開始堵口工程,十一月十一日,木土工畢,諸埽堵堤建成。整個工程計190天。賈魯按照他的疏塞並舉、先疏後塞方案,成功完成。
五月初,韓山童與劉福通等在潁州潁上(今屬安徽)發動起義,元末農民戰爭爆發。
1355年脫脫被賜自盡。
1368年元順帝退回蒙古,結束不足百年統治。
脫脫所做的政治抉擇,本意是為緩解統治階層與百姓之間矛盾,問題在於已經接受並適應長期高壓政策的群體,政策突然轉向,壓力突減,會引起群體膨脹,而到了這種階段,再實行高壓會引起更大反彈,而順從這些群體意願會使這些群體繼續膨脹,影響政權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