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腺蛙

脛腺蛙

脛腺蛙所屬脊索動物門,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脛腺蛙
  • 拉丁學名:Liuhurana shuchinae
  • :動物界
  • :無尾目 
  • :蛙科
  • :蛙屬
形態特徵,生境繁殖,種群狀態,分布,

形態特徵

雄蛙體長30~36mm,雌蛙體長39~40mm。頭長略大於頭寬或相等,吻端鈍圓,吻棱明顯,瞳孔橫橢圓形,眼間距約與上眼瞼等寬;鼓膜圓,距眼后角很近;犁骨齒細弱,2列略向後傾斜。皮膚光滑,腺體發達;背側褶寬厚,在體中部略向內彎,四肢外側均有粗厚腺體;體側有淺黃色疣粒,體腹面光滑,有分散的乳黃色扁平小疣,胸側近腋部常有一團黃色腺體。前臂及手長為體長的40%,指、趾末端鈍圓無溝;後肢較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顳部或鼓膜;趾基部相連成半蹼,外側3趾間蹼達第二關節下瘤。頭頂前部淺綠黃色或棕黃色,體背面顏色變異很大,背面為灰棕色、紅棕色或橘紅色,身體前後正中各有一條淺黃色寬縱紋,顳部有黑色三角斑,體側有黑斑點,四肢有黑色橫紋;腹面米黃色,有的胸、腹部有少數斑點或斑紋。雄性第一指有灰色婚墊,具一對咽側下內聲囊,有雄性線。卵徑1.5mm左右,動物極黑色,植物極乳黃色。第33期蝌蚪全長29mm,頭體長12mm,尾長17mm左右;體背灰黑色,腹面灰黃色,尾部有黑灰色斑點;唇齒式為Ⅰ:1+1/1+1:Ⅲ;上唇緣無乳突,口角和下唇緣乳突一排,口角部副突較多。

生境繁殖

該蛙生活于海拔3000~3600m高山或高原地區靜水塘、沼澤、小水溝緩流處及附近的草叢中,周圍植被以灌叢雜草為主,有稀疏喬木。繁殖季節在4~7月,此期成蛙進入靜水塘及其附近林間草叢中,雄蛙可發出“咯、咯、咯”的鳴叫聲。該蛙有集群繁殖習性,近千隻集聚一塘交配產卵,雄蛙前肢抱握在雌蛙的腋胸部位,卵群產在水塘邊水草間,卵團呈圓球形,卵在六邊形的膠囊中,彼此排列規則,每團有卵180~230粒。蝌蚪在靜水塘或排水溝的緩流處。

種群狀態

中國特有種。該蛙分布區較窄,其種群數量不多。受脅等級:近危NT。

分布

四川(昭覺、冕寧)、雲南(貢山、香格里拉、德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