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缺血

脊髓缺血是指脊髓由於血液供應缺乏,從而損傷脊髓內神經元,造成不可逆的脊髓功能損害。由於對脊髓血管解剖和血流測定方法技術的改進使臨床上對脊髓缺血的認識有了進展。臨床主要表現為肢體遠端無力與間歇性跛行。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神經內科
  • 常見病因:動脈硬化,脊髓血管畸形等所致
  • 常見症狀:肢體遠端無力與間歇性跛行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後,

病因

動脈硬化是脊髓缺血的重要原因。脊髓血管畸形也可導致脊髓缺血。微栓塞,血管痙攣和供血不足引起其他如梅毒性脊髓動脈炎、腰椎管狹窄、脊髓創傷、紅細胞增多症、靜脈血栓形成,全身疾病引起血壓過低都可導致脊髓缺血。脊髓缺血也可以發生在主動脈造影或主動脈瘤手術切除時對血供的干擾。

臨床表現

肢體遠端無力與間歇性跛行為其特點。下肢無力在行走之後更加明顯。查體可見膝腱反射亢進及錐體束征陽性。足背動脈可仍見搏動。休息或使用擴張血管藥物可使無力緩解,陽性體徵也可消失、病情繼續發展可造成永久性損害,下肢無力不能緩解,並出現肌肉萎縮、共濟失調、兩點辨別感覺消失,嚴重者可有排尿困難。

檢查

1.脊髓血管造影
脊髓前動脈的念珠樣改變為其特有的造影表現。
2.脊髓MRI檢查
表現為急性期脊髓增粗、腫脹,慢性期可表現為脊髓萎縮。

診斷

根據間歇性下肢無力發作且伴有脊髓損害的症狀,不難診斷為脊髓缺血,對於突然發生截癱者,應詳細詢問病史,如發生在腹主動脈手術後,也不難確診,缺血由於脊髓血管畸形所致者,應採用脊髓血管造影等方法來診斷。

鑑別診斷

1.栓塞性脈管炎
多見於中年男性,並無明顯的周圍動脈硬化,發作時足部及小腿部疼痛,伴有足部膚溫降低,足背動脈搏動消失,足趾發紺,無脊髓損害的體徵。
椎間盤突出症亦可見間歇性跛行。其發病多與損傷相關。行走或長時間站立不動時易發,伴肌肉痙攣性疼痛,改變體位後可好轉。X線可見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等相應表現。

併發症

主要是脊髓外原發病表現,以及進行性截癱臥床導致的繼發性肺炎壓瘡尿路感染等。

治療

主要針對動脈硬化治療。對於輕型病例,早期增強心臟輸出功能和使用擴張血管藥有助於症狀的緩解;血壓較低的患者可使用腹部束緊的辦法,以改善脊髓血液循環。脊髓血管畸形的患者應儘早干預治療。

預後

症狀可為短暫性的,也可呈永久性的,嚴重者可呈進行性截癱,產生感覺缺失平面及膀胱等括約肌功能障礙。
1.癱瘓肢體應早期作被動運動,以改善血液循環,保持關節活動度。防壓瘡,定時翻身、按摩受壓部位,保持皮膚清潔。
2.防止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暖。
3.早期防治可導致脊髓缺血的疾病,如脊髓壓迫症
4.心理護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增強患者自信心。
5.適時合理的功能鍛鍊能夠刺激、促進肌力的恢復。建議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系統的康復訓練。同時,也可配合針灸等中醫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