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海綿狀畸形切除術

脊髓海綿狀畸形切除術是神經外科的一種手術,適用於有脊髓受損症狀者。雖臨床症狀輕微,但MRI檢查可以明確診斷為髓內海綿狀畸形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脊髓海綿狀畸形切除術
  • 別名:髓內海綿狀畸形切除術、髓內海綿狀血管瘤切除術
分類,ICD編碼,手術適用,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

分類

神經外科/椎管內血管畸形手術

ICD編碼

03.4 10

手術適用

髓內海綿狀畸形(海綿狀血管瘤)在椎管疾病中比較少見。Ogilvy等於1992年報告了6例,並從文獻上收集到30例。自MRI臨床套用以來發病率有明顯增多趨勢。1997年Vishteh等報告自1985~1995年共收治17例。此症好發於30~50歲的女性。診斷上MRI檢查是首選的方法,不僅當有症狀而CT檢查陰性時它可有陽性所見,而且根據所見特點可以確定為海綿狀畸形的診斷。有人對此症做過動態影像學的觀察,發現病變可以逐漸增大,其機制是畸形血管的擴張,而不是腫瘤細胞的增殖。治療上由於海綿狀畸形具有一層與正常脊髓可作為分界的膠質帶,且無明顯的供血動脈,手術常可做到徹底切除,故以手術切除為首選。由於病變常多次出血,脊髓損害逐漸加重,因而手術不能為時過晚。

適應症

脊髓海綿狀畸形切除術適用於:
1.有脊髓受損症狀者。
2.雖臨床症狀輕微,但MRI檢查可以明確診斷為髓內海綿狀畸形者。

禁忌症

1.完全性截癱時間已久,無恢復可能者。
2.年老、體弱,伴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不能耐受手術者。

術前準備

1.全身一般性準備 根據病情與檢查,積極改善病人的全身情況,給予各種必要的補充與糾正。
2.有便秘者,術前給予緩瀉劑,術前夜給予灌腸。有排尿障礙者,術前應導尿,留置導尿管。
3.頸部病變影響呼吸者,術前應進行深呼吸、咳嗽等訓練,術前幾天可開始霧化吸入,必要時給予抗生素。
4.術後需俯臥者,應提前進行俯臥位訓練,使病人能適應此臥位。
5.術前晚給予鎮靜劑,苯巴比妥0.1g。
6.術前6~8h內禁食。
7.術前日準備手術野皮膚,清洗剃毛,範圍要超過切口四周15cm以上。頸部手術應剃去枕部頭髮。
8.根據麻醉需要,給予麻醉前用藥。
9.術前定位 術前應定出預定切除椎板的脊椎位置,最簡便的方法是根據體表標誌定位。由於體形的差異,按標誌定位可能有1~2個棘突的誤差。為避免誤差,可先根據體表標誌定位,再在相應棘突的體表上用膠布粘著一鉛字,攝X線片後,從X線片上鉛字的位置核定手術部位。

麻醉和體位

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俯臥位或側臥位。

手術步驟

1.手術切口、椎板切除、硬脊膜切開 “椎板切除術”。
2.病變切除 切開硬脊膜後,常常即可見到病變。有的病變突出於脊髓表面,呈暗紫色,有軟脊膜覆蓋,但多數病變位於脊髓內,見脊髓局部腫大,在腫大處的脊髓表面可見藍色或少血管的發白區域,前者提示病變貼近脊髓表面,後者提示病變位置較深。表面無供血動脈和引流靜脈。在手術顯微鏡下有時可以見到微小的供血動脈。看清病變後,按病變在脊髓中的部位,在其表淺處切開脊髓。切口多在後方中線,或後根進入脊髓區域處切開脊髓。見到病變後輕柔地沿其膠質界面與脊髓之間進行分離,可在不損傷脊髓的情況下將之全部切除。術中出血多為毛細血管或小靜脈,除手術顯微鏡下可見的稍大動脈用弱電流的雙極電凝予以止血外,其餘出血經壓迫後即可自行停止。含鐵血黃素沉積的脊髓組織不能切除,以免加重症狀。
3.按常規縫合切口各層。

術中注意要點

1.此手術應在顯微鏡下進行,切除病變過程中操作要輕柔,剝離病變時一定要嚴格按著病變周圍的膠質帶進行,以免損害正常脊髓組織。
2.一般術中不會大出血,出血時也不必忙亂,輕者用止血海綿壓迫片刻即可止血,亦可使用雙極電凝,但務須在弱電流下進行,電凝後速用生理鹽水沖洗,以防燙傷脊髓。

術後處理

1.術後仰臥或側臥,最好臥硬板床。翻身時應使身體平直,避免扭曲。
2.術後應嚴密觀察有無肢體功能障礙加重,感覺平面有無上升下降,如有上升,表明脊髓功能有進一步損害,應積極找出原因,及時處理。頸椎手術者應密切注意呼吸情況。
3.注意創口引流有無腦脊液流出,如腦脊液流出較多,應考慮提前拔除引流。一般引流在術後24~48h拔除。

併發症

1.損傷正常脊髓,加重神經功能障礙,多與手術操作有關。術時一定要操作輕柔,儘量避免過重的擠壓或牽拉脊髓,剝離病變時要按膠質界面分離,牽拉壓迫均施於病變側,保護好脊髓。
2.術後血腫,與術中止血不徹底有關,應在縫合切口前仔細觀察,當確認止血已徹底後再行縫合切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