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縫,經外奇穴名。出自《經外奇穴圖譜》。位於背部正中線兩側旁開4.5寸的兩側線上,即第1胸椎棘突下方起至第5腰椎棘突下方止,與每個棘突下方平齊,兩側相對2穴,共34穴。淺層內分別布有第1胸椎神經至第5腰椎神經的外側支,深層布有第1胸神經-第5腰神經後支的肌支。主治壓迫性脊髓炎(龜背),強直性脊柱炎,背痛,風濕性脊柱炎,冠心病,心絞痛,肝膽疾患,胃腸炎,腎炎,膀胱炎,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等。直刺0.3-0.4寸或斜刺0.5-0.8寸;可灸。
基本介紹
- 出處:《經外奇穴圖譜》
- 主治 :強直性脊柱炎,背痛等
- 隸屬經絡:經外奇穴
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附註,
定位
位於背部正中線兩側旁開4.5寸的兩側線上,即第1胸椎棘突下方起至第5腰椎棘突下方止,與每個棘突下方平齊,兩側相對2穴,共34穴。
解剖
因各穴定位不同,其肌肉、血管、神經也各不相同。一般的層次結構是:穴下皮膚→皮下組織→淺肌層(斜方肌、背闊肌、菱形肌、上後鋸肌、下後鋸肌、髂肋肌)→深層肌(豎脊肌、橫突棘肌),淺層內分別布有第1胸椎神經至第5腰椎神經的外側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布有第1胸神經-第5腰神經後支的肌支,肋間後動靜脈或腰動靜脈背側支的分支或屬支。
主治
壓迫性脊髓炎(龜背),強直性脊柱炎,背痛,風濕性脊柱炎,冠心病,心絞痛,肝膽疾患,胃腸炎,腎炎,膀胱炎,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等。
操作
直刺0.3-0.4寸或斜刺0.5-0.8寸,局部酸麻脹痛感,有時可向腰骶及下肢放射,留針30分鐘;灸3-5壯,溫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壓迫性脊髓炎(龜背),強直性脊柱炎,背痛,風濕性脊柱炎,冠心病,心絞痛,肝膽疾患,胃腸炎,腎炎,膀胱炎,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腰椎間盤突出症,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等。
附註
此穴與華佗夾脊穴相似,僅華佗夾脊穴距背正中線0.5寸處。其具體命名,自上而下依次為“脊縫1”“脊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