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創

脊柱微創

微創脊柱外科技術意味著在一定醫療風險下避免大切口,採用微小切口或穿刺通道,運用特殊的器械和裝置,在影像儀器監視下或導航技術引導下,從正常的解剖結構到達病變處,使用各種微型的手動或電動器械和器材,在可視條件下完成整個手術過程,以達到比傳統或標準的脊柱手術切口小、組織創傷小、出血少、操作精確度高、效果肯定、術後功能恢復快為目的。“脊柱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要比“腔鏡外科”、“內鏡外科”(endoscopy surgery)、“小切口外科”(smaU incision surgery)和“顯微外科”(mlcrosurgery)更為廣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脊柱微創
  • 通過:若干個皮膚通道微小切口到達脊柱
  • 運用:特殊器械和裝置,施行脊柱微創
  • 範疇:脊柱顯微外科技術
技術範疇,現狀與問題,意義與價值,

技術範疇

(1)脊柱顯微外科技術。運用手術顯微鏡或高倍放大鏡,放大手術視野進行手術操作,通過儘可能小的皮膚切口施行“鑰匙孔手術”,使脊柱外科手術以最小的醫源性損傷實施最有效的治療。包括頸前路手術顯微鏡下椎間盤摘除術、後路腰椎間盤顯微外科摘除手術(正中入路、外側入路、孔外入路)等。
(2)內窺鏡輔助下脊柱外科技術。通過若干個皮膚通道或微小切口到達脊柱,利用光導纖維成像技術直視下進行手術操作。內窺鏡輔助脊柱外科技術可分為胸、腹腔鏡輔助下和顯微內窺鏡輔助下脊柱外科手術。
(3)經皮穿刺脊柱外科技術。經皮穿刺或微小切口,運用特殊器械和裝置,施行脊柱微創手術。
(4)導航系統輔助下脊柱外科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末開展的新技術,在導航系統輔助下,明顯提高了手術準確率和安全性,減少了併發症。

現狀與問題

我國脊柱外科技術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我國先後出現顯微鏡下腰椎間盤摘除手術、經皮穿刺C02雷射髓核汽化術、經皮穿刺髓核化學溶解術等。微創脊柱外科技術已經在我國迅猛發,但微創脊柱外科技術開展不平衡,三級醫院開展此技術不多,而二級醫院和一級醫院開展此項技術的比例遠遠超過三級醫院。不少開展此項技術的單位或個人沒有經過嚴格培訓,沒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在經濟利益驅動下貿然開展此項技術,結果導致併發症發生率過高,帶來嚴重的後果,引起醫患間糾紛。所有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認真總結,亟待提高。

意義與價值

手術是外科治療的主要方式,外科醫生應以最小的組織傷害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為努力目標。因此,微創脊柱外科技術的開展對患者應具有創傷小、痛苦少、恢復快、療效佳、併發症少、費用低等優點。同時開展微創脊柱外科技術要求醫生衝破傳統觀念的束縛,不斷學習新理論,掌握新技術,具有努力創新和自我奉獻的精神。開展微創脊柱外科技術,要符合“醫德仁術”的醫學倫理,得到社會贊成,將負面效應降低到最低水平,帶來良好的醫療市場,取得豐碩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