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板狀北流杯珊瑚

脊板狀北流杯珊瑚是發現於廣西北流市的泥盆紀時期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脊板狀北流杯珊瑚
  • 外文名:Beiliucyathus carinatus Yu, 1982
  • 形成時代:泥盆紀
  • 產地:廣西北流市
特徵描述,保存單位,

特徵描述

正模在內的橫切面中見有兩個相互接觸的珊瑚體,接觸處兩者共有一段較直的體壁,中央為細而緻密的暗色中線,兩側為半透明狀垂直中線的羽狀層。單體體徑25-27毫米,隔壁數(25-30)×2,在鱗板帶內的隔壁普遍具規則、呈“之”字形曲折的脊板,縱面內脊板的傾角40°-60°,邊部較陡,近軸部較平緩;一級隔壁長,幾近伸達軸部,在床板帶內褶曲狀,在成年期珊瑚體內呈兩側對稱排列,近萼部的切面,隔壁退縮,呈輻射對稱排列,次級隔壁長,長度約及相鄰一級的2/3。鱗板帶由8-10列小型半球狀鱗板組成,多數平列,頂面高聳,近床板處陡斜狀,形體變小。床板帶與鱗板頻寬度之比近於1:1,床板上凸,多數不完整,呈泡沫狀,間夾較完整的寬凸形床板,在5毫米長度內床板7-9個。

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