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是2018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脈經
- 作者:[西晉] 王叔和
- 出版時間:2018年7月1日
-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21401592
《脈經》是2018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脈學著作,西晉·王叔和撰於公元3世紀,10卷。集漢以前脈學之大成,選錄《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及扁鵲、華佗等有關脈學之論說,闡析脈理、脈法,結合臨床實際,詳辨脈象及其主病。《脈經》系我國現存較早的脈學專書,...
《脈經》是2018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脈學著作,西晉·王叔和撰於公元3世紀,10卷。集漢以前脈學之大成,選錄《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及扁鵲、華佗等有關脈學之論說,闡析脈理、脈法,結合臨床...
《脈經白話圖解》是2012年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幸來。圖書目錄 脈經卷第一 第一節脈形狀指下秘訣第一 第二節平脈早晏法第二 第三節分別三關境界脈候所主第三 第四節辨尺寸陰陽榮衛度數第四 第五節平脈視人大小...
《脈經圖注》是清代佚名編寫的一本診法類著作,刊於清光緒二 十七年(1901)。內容簡介 該書附圖論說脈診,包括脈之名義、 脈之部點陣圖說、寸口人迎,人迎氣口、關格脈證、三 部九候、表里臟腑、表里虛實、在經在腑、陽結陰結、 ...
1.作“脈經直指論”化繁為簡 作者研讀脈學諸書,認為王叔和《脈經》的七表八里九道之理論雖精微入辟,然隱顯莫測,初學之士難以掌握,所以以《脈經》三部九候、寸口脈及二十四脈理論結合臨床經驗,總結出一套淺顯易懂的理論體系,...
《脈經語釋譯註》是2010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叔和。內容簡介 《脈經語釋譯註·瀕湖脈學譯註(文白對照·譯註詳解)》內容簡介:本叢書的讀者對象是要求學習和閱讀中醫古籍,領會和參悟醫道原理,以提高中醫理論水平...
《脈經鈔》是清代孫鼎宜撰的一本診法類中醫文獻,成書於清宣統元年(1909)。內容簡介 末一卷。卷一有脈形狀、憑脈證、脈部位、三部病候、三部病候治法、三部雜論、三部同等病候、三部虛實、三部決死生法十篇,卷二有四時脈、...
脈經.脈訣闡微 《脈經.脈訣闡微》是2017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中藏經、脈經、難經精譯》是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志傑。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本書包括五部中醫經典名著:《黃帝內經》乃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對後世中醫理論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神農本草經》...
《最新考正經脈經穴掛圖說明書》是近代包天白編寫的一本針灸類中醫文獻,初刊於1933年。內容簡介 主要記載十四經穴的定位,不列主治病症。對古代骨部名稱作註解。還錄有十四經循行歌、骨度分寸歌、穴名歌和經穴別名錄等。版本信息 現...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書籍。內容簡介 中華國學百部經典叢書之一,影印本,晉代王叔和撰,宋代林億等校定,元天曆三年廣勤書堂刻本。主要論述24種病脈體象、脈理、診脈法,各種平脈,疾病將瘥和難愈的脈候等等。該書版本精良、...
脈經新譯 2006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二十四脈,醫學術語,是指常見的二十四種脈象。《脈經》載述浮、芤、洪、滑、數、促、弦、緊、沉、伏、革、實、微、澀、細、軟、弱、虛、散、緩、遲、結、代、動等二十四種脈象的形狀,稱為“二十四脈。”後世增入濡、短、長...
切脈診病由來已久。司馬遷在《史記》中就記載了醫家診脈治病的內容,而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西漢)墓中出土的簡帛醫書中,已有“脈法”的內容。我國第一部脈學專著——《脈經》產生於晉朝,其中的診脈方法和理論已相當完備。發展...
中府是人體腧穴之一,出自《脈經》,屬於手太陰肺經的募穴。此腧穴位於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線旁開6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間關節的寬度為1寸),平第1肋間隙處。有止咳平喘、清肺化痰的作用,臨床上主要用於配合治療咳嗽、氣喘、...
中醫脈象名,指脈來急速,脈搏跳動次數快於正常,一息五六至以上,每分鐘脈搏跳動約90~130次之間。《脈經》:“數脈來去促急。”主病 數脈主病,為熱為虛。有力無力辨虛實,以兼脈辨表里。有力為實火,無力為虛火,浮數為表熱,...
濡脈,是一種脈象名,脈象浮而細軟,輕按可得,重按反不明顯,出自《脈經》。釋義 脈象名。脈象浮而細軟,輕按可得。重按反不明顯。《脈經》:“濡者,如帛衣在水中,輕手相得。”《脈訣匯辨》:“濡者,即軟之象也。必在浮候...
經脈不利 經脈不利,病名,出《脈經》卷九,指月經不調或經閉。
《脈經》:“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從寸至尺,名曰尺澤,故曰尺寸,寸後尺前名曰關。陽出陰入,以關為界。”關於三部脈候臟腑的問題,歷代論說頗多,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以臨床常用的劃分方法為代表:左手寸脈...
關脈,寸口脈三部之一。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橈骨莖突處為關,關之前(腕端)為寸,關之後(肘端)為尺。寸關尺三部的脈搏,分別稱寸脈、關脈、尺脈。《脈經》:“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從寸至尺,名曰尺...
《王叔和脈訣》一卷,簡稱《脈訣》。多認為系六朝高陽生託名著作。此書的主體內容取自王叔和《脈經》, 編成四言歌訣形式,闡述脈理、脈法。將24種脈象分為 七表(浮、芤、滑、實、弦、緊、洪)、八里(微、沉、 緩、澀、...
小兒脈法,小兒切診之一,小兒寸口脈位短,一般3歲以上多用“一指定三關法”切脈,3歲以下診指紋。《脈經》:“小兒脈快疾,一息七八至曰平,不及曰損,太過曰至。”年齡越小,脈搏越快。三歲小兒,以醫生呼吸定息,其脈來五六...
《脈要精微》是明代施沛撰寫的一本診法類中醫文獻。約成書於明豢禎十二年(1639)。內容簡介 本書摘《脈經》之精要,卷上列臟腑、經脈、三部診候之類,論述中先列《靈樞》之論,再附諸家之說,後附施氏見解;卷下則以浮、沉、遲...
沉脈指的是脈象之一。脈位低沉,輕取不應指,重按始得的脈象。《脈經》:“沉脈舉之不足,按之有餘。”沉脈主里證。因病邪郁於里,氣血內困,則脈沉而有力,為里實證;若臟腑虛弱,氣血不充,脈氣鼓動乏力,則脈沉而無力,為里...
脈診,即切脈,俗稱“號脈”,也稱探脈。切脈診病,由來已久。司馬遷在《史記》中就記載了醫家診脈治病的內容,而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西漢)墓中出土的簡帛醫書中,已有“脈法”的內容。我國第一部脈學專著——《脈經》產生於...
脈象名。脈來急速,一息五至以上。《脈經》:“數脈來去促急。”主病 數脈多指主熱證但也見於里寒證、表寒證。因邪熱鼓動,血行加速,脈數而有力為實熱內盛;若久病陰虛,虛熱內生,血行加速,脈數而無力,為虛熱證。如果陰盛...
七表八里九道之非出自《瀕湖脈學》是李時珍擷取《內經》、《脈經》等諸書精華,結合自己的經驗撰著而成。總為一卷,內容分兩部分,一是闡述了27種脈象的脈形特點,辨別方法及主治病證,二是引錄了其你李言聞闡述脈學理論的《四言舉...
陽維脈(Yangwei Meridian)“奇經八脈”之一,“維”有維繫聯絡之意,陽維脈有“維繫”人身陽經的功能。陽維脈聯絡各陽經,與陰維脈共同起溢蓄氣血的作用。脈經穴道 《奇經八脈考》具體指出:“陽維脈起於諸陽之會,即起於足...
脈象:浮大而軟,按之中空,如按蔥管。《脈學刊誤》說:“芤草名,其葉類蔥,中心空虛。”《脈經》載:“芤脈浮大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主病:主失血,傷陰。常見於大出血或暴吐暴瀉亡津液之後。4、革脈 脈象:浮大搏...
“經絡深層疏導”技術是姜曉華女士師從道家隱士,遵照《靈樞· 脈經》中“ 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的教誨,依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中“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