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學注釋匯參證治》,一卷。清代汪文綺(字蘊谷)撰注,約成書於清乾隆九年(1744)。又名《衛生彈求集》、《證治匯參》。本書將脈歸納為浮、沉、遲、數、滑、澀、虛、實、長、短、洪、微、緊、緩、芤、弦、革、濡、散、細、伏、動、促、結、代二十五種,每脈均敘述脈形,並引用王叔和、黎氏、崔氏以及《脈訣》等與該脈相關之論述,辨其謬誤。汪氏推崇李時珍《瀕湖脈學》,並將該書中的體狀詩、相類詩、主病詩以及注釋附後。書中以脈統證,每脈之下均有病證及其治則治法,其計七十三證,使全書脈證合參。
基本介紹
- 作者:汪文綺(字蘊谷)
- 成書年代:清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書名(異名),成書背景,流傳版本,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影響評價,
書名(異名)
《脈學注釋匯參證治》、《衛生彈求集》、《證治匯參》。
成書背景
作者鑒於世醫只重視問診而忽視切診,故取《瀕湖脈學》予以注釋而成本書,“以授其門人”。
流傳版本
現存清道光十二年(1832)刻本啟吉野史藏版及抄本。
作者簡介
汪文綺,清代醫家。字蘊谷,安徽休寧人。世業醫,父十洲、伯兄汪廣期皆以醫名世。繼承家學,留心活人術。不求仕進。自《內經》、《難經》,以迄金元諸大家,多所鑽研,尤於《景岳全書》,能得其精髓。著《雜症會心錄》兩卷(1754年),收錄論治五十四篇,主張治法以扶陽抑陰為主。又撰有《脈學注釋匯參證治》(又作《衛生彈求集》、《秋香館彈求集匯參證治》)。
內容簡介
述脈27種,依次為浮、沉、遲、數、滑、澀、虛、實、長、短、洪、微、緊、緩、芤、弦、革、牢、濡、弱、散、細、伏、動、促、結、代等。本書以脈統症,脈症相參,共論病症76種。並據脈施治,因方施藥,融脈症治方於一體,頗利於臨床。又於浮、沉、遲、數四脈之下,均列有“須知”一項,闡述作者個人見解。如遲脈本主寒,而作者列“遲脈主熱須知”論“遲脈主熱之症,必當以便閉便赤者為據”,一言中的,切中要害。
影響評價
本書編排新穎,注釋簡明,很有見地,是一部很好的脈學入門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