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類組學方法篩選急性輻射損傷生物劑量估計指標》是依託蘇州大學,由王暢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脂類組學方法篩選急性輻射損傷生物劑量估計指標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暢
- 依託單位:蘇州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在電離輻射事故發生後,應快速、準確地估算人員所受的劑量,為傷員病情判斷、治療措施的選擇、預後診斷和事故分級提供依據。目前的生物劑量方法一般較為複雜,測定方法也較繁鎖。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謝物是一種複雜的脂類調節因子。本項目擬以大鼠為動物模型,通過脂類組學方法研究不同劑量急性電離輻射和輻射暴露後不同階段,大鼠體液中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謝物的變化,經多變數數據統計分析,篩選出能夠反映急性輻射損傷早、中、晚不同時期的潛在的電離輻射生物劑量估計指標。本項目的實施,為發展快速、簡便、靈敏和準確的電離輻射生物劑量方法提供實驗依據和理論指導,從而促進輻射生物劑量學的發展。
結題摘要
核事故後,對大量輻射暴露人群進行迅速、準確地傷情分類無論對於有限的醫療資源配置還是對大量傷員的分類、處理和早期治療都顯得至關重要。本項目首先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譜/電噴霧串聯質譜(HPLC-ESI-MS/MS)用於大鼠體液中胺基酸分析的技術平台,然後將該技術平台從劑量效應和時間效應兩方面,利用輻射代謝組學方法考察了急性電離輻射對大鼠體液中胺基酸代謝的影響,並將非線性核函式變換的偏最小二乘法(KPLS)用於輻射損傷傷情分類的研究。血漿數據表明,輻射後5h血漿胺基酸對無輻射(即未照射對照組)的分類正確率為92.3%;輻射後24h,不同程度的傷情分類正確率均在83%以上,其中中度、嚴重傷情的分類正確率分別達到了91.7%和92.3%;輻射後72h的傷情分類效果最佳,不同程度的傷情分類正確率均達到90%以上,其中中度和極重度的分類正確率達到100%。尿樣數據表明,輻射後5h和24h,無輻射(即未照射對照組)的分類正確率均為92.3%,其它不同程度的傷情分類正確率均在60%以上;輻射後48h和72h,無輻射的分類正確率分別為84.6%和76.9%,輕度的分類正確率均為100%,其它不同程度的傷情分類正確率均在70%以上,但尿樣整體分類正確率不及血漿樣品。將遺傳算法(GA)和單變數統計學檢驗相結合篩選出血漿和尿液中潛在輻射損傷標記物。此外,以大鼠小腸上皮細胞(IEC-6)為模型,套用高效液相色譜-電噴霧串聯質譜(HPLC-ESI-MS/MS)技術研究了電離輻射對IEC-6細胞磷脂變化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電離輻射可導致大鼠腸上皮細胞(IEC-6)磷脂代謝紊亂,其紊亂程度與輻射劑量相關。為了改善輻射損傷早期傷情分類的診斷的正確率,我們利用氣相色譜-質譜(GC-MS)聯用技術進行了輻射後5h血漿非靶標的代謝組學分析,結合隨機森林特徵選擇和偏最小二乘(PLS)模型進行輻射損傷傷情分類的研究。結果表明,對照組和極重度的分類正確率分別為92.3%,92.9%,其它程度的傷情分類正確率均達到了100%。統計學檢驗結果(p≤0.0003)提示隨機森林選擇的特徵變數與輻射暴露顯著相關,可作為潛在的輻射損傷標記物。本項目的實施,為發展快速、簡便、靈敏和準確的電離輻射生物劑量計提供了實驗依據和理論指導,從而促進輻射生物劑量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