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貓眼蟾(Scutiger brevipes)體肥碩,頭寬稍大,吻寬圓,吻鱗鈍,無鼓膜,上頜與犁骨無犁;吞後圓形。體背布滿平疣,腹面光滑。腋腺明顯,股外側有米黃色小顆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胸腺貓眼蟾
- 拉丁學名:Scutiger brevipes
- 界:動物界
- 目:無尾目
- 科:鋤足蟾科
- 屬:齒突蟾屬
- 分布區域:青海、四川、西藏及雲南。
基本介紹,分類系統,學名:,中文名:,中文拼音:,分類等級,概述:,模式標本保存地,國家保護級別,CITES公約級別,IUCN紅色名錄等級,紅皮書等級,中國特有,異名信息,形態特徵,形態描述,棲息環境,分布,生長繁殖,種群現狀,
基本介紹
分類系統
Animalia:動物界-Chordata:脊索動物門-Vertebrata:脊椎動物亞門-Amphibia:兩棲綱-Anura:無尾目-Anomocoela:變凹型亞目-Megophryidae:角蟾科-Leptobrachiinae:擬髭蟾亞科-Scutiger:齒突蟾屬-Aelurophryne:貓眼蟾亞屬
學名:
AelurophryneglandulatusLiu,C.-c.,1950
中文名:
胸腺貓眼蟾
中文拼音:
XIONGXIANMAOYANCHAN
分類等級
種
概述:
模式標本保存地
CIB
國家保護級別
非保護動物
CITES公約級別
未列入
IUCN紅色名錄等級
未予評估(NE)
紅皮書等級
未定
中國特有
是
異名信息
Aelurophryneglandulata,Liu,C.-c.,1950
Aelurophrynebrevipes,Liu,1950
Scutigerglandulatus,Myers,G.S.,andA.E.Leviton.,1962
Scutiger(Scutiger)glandulatus,Dubois,A.,1980
Scutiger(Aelurophryne)glandulatus,Fei,L.,C.-y.Ye,andS.-s.Li.,1989
Scutiger(Aelurophryne)brevipes,Ye,FeiandHu,1993
形態特徵
體背橄欖色,眼間呈“三角形”斑;咽肉色,腹部蠟色;瞳孔縱置,虹彩密布黃點。
體型:雄蟾體長61-85mm,雌蟾63-81mm。
形態描述
外形與圓疣貓眼蟾Scutiger (A.) tuberculatus相近。但本種趾間具1/4-1/3蹼;蹠、趾腹面滿布大小疣粒。
體型肥碩,雄蟾體長68~90 mm,雌蟾體長58~84 mm。頭較扁平,頭寬大於頭長,吻端圓,瞳孔縱置; 無鼓膜和鼓環,多無耳柱骨或耳柱骨短小; 上頜無齒,無犁骨齒。正常個體背部疣粒多而扁平,有的沿背側排列成行; 腹面光滑,腋腺遠小於胸腺,無股後腺;變異個體周身滿布大小瘰疣,體腹面瘰疣大而扁平,呈龜裂狀鑲嵌排列,似老年人臉上的皺紋。前肢較短,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 後肢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 跖底面滿布大小疣粒; 內跖突長橢圓形,無外跖突。指、趾端圓,趾側緣膜寬,第四趾具 1/4~1/3蹼。體背面顏色有變異,多為深橄欖綠色或棕褐色,散布有不規則棕色斑,兩眼間多有一個深色三角斑; 腹面黃灰色; 變異個體整個背面為灰褐黑色,腹面顏色比背面淺。雄性第一、二指婚刺大呈錐狀,胸部刺團兩對,內者大,其上黑刺極細小而密集,每10 mm內有刺 670枚左右; 無聲囊,無雄性線。卵徑3.5 mm,動物極紫灰色,植物極乳白色。第33~36期蝌蚪全長64 mm,頭體長23 mm,尾長為頭體長的 176%; 背面黑褐色,具金色斑點,尾鰭灰棕色上有褐灰色細點; 唇齒式多為Ⅰ:4+4/4+4:Ⅰ; 唇緣窄,僅上唇中央微缺乳突,口角副突少或無。
棲息環境
棲于海拔2800-4100m的高原河谷的泉水源頭。
該蟾生活于海拔2 200~4 000 m的山區,所在環境植被較為茂密,環境陰濕。成蟾多棲於中、小型山溪邊或其附近,白天隱蔽在溪邊石下或倒木下,夜間出外活動,只能爬行,行動遲緩,捕食鞘翅目、革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及其他小動物。繁殖期在5~7月,雌雄蟾入溪交配產卵,卵群黏附在石塊底面。蝌蚪多在小溪水凼內或中型山溪的支流石下,底棲,稍受驚擾則迅速游向深水石下。
分布
甘肅 (文縣) 、四川(甘孜、道孚、爐霍、理塘、雅江、鄉城、稻城、康定、丹巴、小金、馬爾康、紅原、刷經寺、松潘、理縣、黑水)、雲南(香格里拉)。
生長繁殖
卵團呈環狀。蝌蚪全長73mm。體背淺棕,尾黑灰色。唇齒式I:5-5(4-4)/5-5(4-4)。
種群現狀
該種個體較大,但數量不多。中國特有種。受脅等級: 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