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歷史沿革
《胥氏族譜》記載,元朝末年戰亂頻繁,山東、河北、河南、陝西等地百姓十亡八九,人煙稀少,而作為元政府統治的中心腹地山西卻倖免天災、戰亂的禍害,人丁興旺。
明朝初年,朝廷下令組織山西百姓向鄰省人口稀少地區遷移,胥家村胥姓族人從山西繁峙縣徵集至當時的平陽府洪洞縣廣濟寺,官府將廣濟寺作為移民集散點,在這裡分配移民、發放川資。廣濟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大槐樹,在廣濟寺聚集又遷移往各處的百姓就共指這棵大槐樹為告別家鄉的紀念。
胥姓族人正是在這次人口遷移浪潮中初遷至今虢鎮西秦村,後又移居今天王鎮胥家村所在地。胥姓人為了使後輩牢記根源,便在本村內栽下兩棵槐樹,見此槐如見廣濟寺大槐樹,以解思鄉之情,並通過老人們的口口相傳,將這段遷移故事傳給後人。
(《胥氏族譜》毀於“文革”中)如今,兩棵“思鄉槐”鬱鬱蔥蔥,胥家村在村委會院子的大槐樹旁修起了“念槐亭”,在亭子裡下完棋的老人給小孫兒講述著大槐樹的故事。據胥家村胥姓人尋根得知,山西洪洞縣廣濟寺大槐樹旁的碑文詳細記載了當地移民史,至今,祭祖小屋裡貼著一張“古槐後裔姓氏表”,共有姓氏 450個,其中便有胥姓。
風景名勝
槐樹枝頭思鄉鳥,寶雞人認為大槐樹下是一個追念先祖、思念家鄉的地方。在陳倉區天王鎮胥家村有兩棵古槐,就以“思鄉”兩個字命名,其中一棵緊挨310國道邊,樹齡近千年,樹高約 15米,需三人環抱,大槐樹被磚牆精心圍護,樹枝上掛滿紅布、紅被面,頗受村民尊敬和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