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鵬林,1980年出生於湖北省羅田縣,武漢大學博士,北京大學博士後,關注文學、電影、戲劇等藝術門類,從事文藝理論研究。出版專著《文學現代性》,嘗試總結文學現代性的基本含義,即在文學發展中產生的對現代意識的追求、現代觀念的轉化和現代秩序的建構過程中形成的文學特質,表現在文學理論、文學觀念和文學秩序等三個層面。博士論文《殘酷戲劇與身體美學:阿爾托戲劇美學思想研究》,通過考察法國戲劇家阿爾托的戲劇實踐及其殘酷戲劇理論,嘗試凸顯戲劇在當下文藝生態中的獨有特質,即戲劇是一種強調身體的在場體驗而通過身體的動作、聲音和言語來演繹的表演藝術,其核心在於身體表演、身體在場和身體體驗。2003年以來,先後在湖北師範大學文學院(原湖北師範學院中文系教師)、武漢大學藝術學系(教師)、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後)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講授《美學》、《文藝批評方法論》、《20世紀西方文藝理論》等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鵬林
- 出生地:湖北省羅田縣
- 出生日期:1980年
- 職業:教師
- 學位/學歷:博士
- 學術代表作:《文學現代性》
- 性別:男
專著,代表論文,其他論文,
專著
《文學現代性》,獨著,29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代表論文
1、《誤讀與回流:阿爾托跨文化戲劇實踐及其影響》,《文藝研究》2011年第7期。
2、《文學觀、文學史觀與學術史觀之合一》,《天府新論》2010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年第7期全文轉載。
3、《走出實踐美學二元對立思維的誤區》,《學術研究》2004年第11期。
4、《阿爾托與殘酷戲劇〈欽契〉》,《戲劇》2011年第3期。
5、《自由之存在:薩特的哲學戲劇觀》,《天府新論》2011年第1期。
6、《〈窩頭會館〉:話劇的回歸》,《文藝爭鳴》2010年第5期。
7、《柏拉圖的身體-靈魂觀考辨》,《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
8、《遊走在文化、商業與主旋律之間——“第五代”電影導演的尷尬之境》,第二作者,《影視文化》叢刊,中國電影出版社2010年。
9、《理念論與黑格爾美學》,《天府新論》2005年第1期。
10、《文化研究的哲學基礎與文學研究的文化轉向》,《社會科學研究》2002年第6期。
11、《文化研究興起的原因及存在的缺陷》,《學術論壇》2004年第1期。
12、《二十世紀前期中國文學史的知識/權力結構之考辨》,《天府新論》2006年第4期。
13、《古希臘悲劇審美心理過程論》,《船山學刊》2005年第1期。
14、《釋中西文明之動靜說》,《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15、《主體的對象化與對象的主體化》,《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
16、《論意象的創造與再創造》,《天府新論》2002年第3期。
其他論文
17、《如何看待文學的網路時代》,《人民日報》2010年3月16日。
18、《話劇史研究呼喚轉型》,《人民日報》2010年6月25日。
19、《重新審視文學構成》,《人民日報》2004年11月9日。
20、《文藝批評的價值論與社會主義榮辱觀》,《人民日報》2006年5月25日。
21、《現代性話語形態的分化》,《學術研究》2007年第4期。
22、《評林兆華與裴魁山分別執導的話劇〈夢的戲劇〉》,《文藝爭鳴》2010年第7期。
23、《幻想的奮鬥與現實的蝸居》,《藝術評論》2010年第3期。
24、《中國文學的現代傳播秩序與出版法規之演變》,《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
25、《理性精神對文學可能作出的貢獻》,《寧夏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
26、《文學分類研究的重新審視》,《海南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27、《理念 原欲 存在——女性敘事的循環論》,《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28、《實踐美學超越性思維方式研究》,《寧夏社會科學》2003年第6期。
29、《比較文學:影響研究、平行研究與文化研究之爭》,《南京社會科學》2002年第6期。
30、《晚清“文學研究法”之考辨》,《中華文化論壇》2007年第1期。
31、《文學是一種審美話語實踐——文學本質的新表述方式》,《汕頭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32、《後現代轉向與實踐美學》,《汕頭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33、《百年文學理論批評:建構主體性和本土化的話語系統》,《瀋陽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34、《全球化語境中文學理論的開放性與綜合發展》,《學術探索》2003年第5期。
35、《從二元對立到多元共存》,《煙臺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36、《翻譯與誤讀》,《中華讀書報》2005年3月9日第10版。
37、《人類之體,世界之用》,《中華讀書報》2004年12月24日第10版。
38、《文學觀念的兩種思維模式》,《文藝報》2006年4月22日。
39、《文學祛魅的反思性批判》,《文藝報》2006年4月27日。
40、《文藝批評的價值論與榮辱觀》,《文藝報》2006年4月8日。
41、《城市中的鄉村文學》,《文藝報》2006年10月31日。
42、《歷史題材文藝創作的三大轉向》《文藝報》2006年12月2日。
43、《圈點世紀初文學》,《文藝新觀察》2004年第6期。
44、《文藝批評,你的價值在哪裡》,《政工研究動態》2006年第11期。
45、《和諧文藝創作要處理好四大關係》,《政工研究動態》2007年第4期。
46、《壬寅學制、癸卯學制與文學學科建制》,《華章》2007年第8期。
47、《外化、異化與對象化》,《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48、《後現代轉向中的文化研究與實踐美學》,《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49、《鏗鏘以任氣 慷慨以弄儒》,《黃岡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6期。
50、《文學作為社會意識形式中的審美話語方式》,李志宏主編《文藝意識形態學說論爭集》,吉林大學出版社2006年。
51、《錢基博文學史觀考辯》,王玉德主編《錢基博學術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52、《跨文明比較文學研究的可能性》,《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53、《現代性文學史觀之反思》,《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54、《幽默與滑稽的詞源學探源和審美分析》,《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
55、《從〈山楂樹之戀〉看張藝謀的電影末路》,《寫作》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