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

胡玲(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胡玲,教授,醫學博士,為首屆“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大徒孫,“勞九芝堂”中醫世家第10代傳人勞紹賢教授大弟子,現於廣州中醫藥大學脾胃研究所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工作。臨床擅長於中西醫結合治療脾胃消化內科疾病,中醫藥防治嶺南特色脾胃濕熱和脾虛證、嘈雜、便秘、腹瀉、慢性疲勞綜合徵、復發性口瘡、口臭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腸易激綜合徵、慢性咽炎等。

基本介紹

  • 學歷:博士研究生
  • 教學職稱:教授
  • 執業地點: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 職業:醫生、教師、科研工作者
人物經歷,擅長領域,研究方向,科研成果,社會任職,

人物經歷

1978年9月-1983年6月,貴陽中醫學院攻讀本科獲中醫學學士學位;
1986年9月-1989年6月,貴陽中醫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獲成都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碩士學位;
1995年9月-1998年6月,廣州中醫藥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獲中西醫結合臨床(內科)博士學位。
1983年7月-1986年8月,貴州省黔東南州中醫院工作;
1989年7月-1995年8月,貴陽中醫學院中醫系、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工作;

擅長領域

臨床在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癌前病變、消化性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徵、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腸炎、胃腸息肉、口臭與口瘡、便秘與腹瀉、慢性疲勞綜合徵、慢性咽炎等防治以及嶺南特色脾胃濕熱證、脾虛證、肝胃不和證與頑固性失眠、腫瘤的康復調理等方面具有獨到之處。

研究方向

脾胃虛實病證辨治規律及其病理本質研究;Hp相關胃病良惡性病理演變與不同證候關聯的預警研究。

科研成果

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等課題16項,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SCI收錄40篇,最高IF:23.059);已培養碩、博士研究生40餘名。
作為負責人執筆完成“脾虛證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版和2022版”、“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版以及2022版和基層醫生版”、“脾胃濕熱證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 2022版”全國行業內診療標準共6項,並參與脾胃消化疾病“全國行業團體標準或共識意見”的制修訂20餘項;主編專著3部,副主編全國脾胃消化行業學術專著2部;參與首部國家“十四五”研究生規劃教材“中西醫結合消化病研究”的編寫。
作為全國脾胃消化行業的代言人,第一執筆完成“脾虛理論及其套用研究”專題,2018年入選由張伯禮院士主編、王永炎院士主審的包括新中國成立以來1個諾貝爾獎研究團隊、15個院士團隊以及20多位“國醫大師”團隊和多位傑青團隊等在內的,涉及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3個一級學科中醫藥發展的國家“十三五”重點巨著《中國中醫藥重大理論傳承創新典藏》,該學術著作2021年獲國家新聞出版署“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 圖書獎”。

社會任職

廣州中醫藥大學脾胃研究所第3任所長、國家“雙一流”重點學科-中醫學(脾胃疑難病方向)學術帶頭人以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脾胃病脾虛證候重點研究室”學術帶頭人、“勞紹賢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負責人。
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常委、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常委、世中聯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中醫藥促進會消化整合醫學分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分會消化專家委員會常委、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