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特派

胡特派(Hutterites)亦稱"胡特弟兄會"。基督教新教再洗禮派的一支。始自16世紀使用德語、主張非戰與和平主義的再洗禮派。1533年,由雅各布·胡特( Jacob Hutter)創立,故名。是年組織一個團體,沿襲《新約·使徒行傳》(2:43-47;4:32-37:5)中嚴厲的原始基督徒主義,並自認為是真正的"基督門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特派
  • 外文名:Hutterites
  • 別名:胡特弟兄會
最初在相對和平與穩定的摩拉維亞得以較大發展。1620年白山戰役中,天主教勢力的勝利使他們的"黃金時代"告終。隨後的迫害與戰爭迫使他們不斷遷移,從摩拉維亞至斯洛伐克和泛西爾維亞。直到18世紀,在斯洛伐克仍存有胡特派的殘餘勢力,但大多胡特派教徒都皈依天主教,今稱這批教徒為哈班( Habans);另外一些教徒則向東遷徙,最後定居於烏克蘭。1870年,戰爭迫使他們移居美國的南達科他,後來才逐漸分散到其他各州。1874年移居到美國西部。1918年部分教徒遷徙到加拿大西部。保持著濃厚的社團色彩,主張財產公有,反對戰爭,生活儉樸,對各種現代主義文化形式持敵視態度。目前教徒人數大約有1.8萬人左右。聚居在名為"修士農莊"( Bruderhof)的大社區內。該派教徒最大的特色是確立組織嚴密的"聖善者團體"準則,該制度創始於1528年,除了曾有短期的中斷外,一直實行此制度。所謂的修士農莊,其組織與一般教會的修道院類似,不同的是居住其中的信徒,仍可過正常的婚姻生活。該派組織嚴謹,每一"農莊"( Hof )都有一位傳道者。
現每3位主教要管理該會3個以上的分支組織。這些主教負責執行成年洗禮,通常為22歲或稍大一點的成年人施洗。他們每年舉行一次聖餐禮,每天舉行晚禱,並在星期日早上作禮拜。該派傾向於大家庭組織,犯罪在他們的生活中幾乎是不存在的。在每個胡特農莊,都有1所公立的美語學校和1所德語學校。他們納稅,使用現代機械,但仍穿著古代的歐洲服飾,不準使用樂器、收音機、電視,也不可看電影。16世紀時,該派是中歐極為活躍的傳教士。事實上,為宗教改革運動所產生的第一個非天主教傳教團體,在宗教改革運動達到最高潮的時期(約在1560-1600年間),其人數曾高達2萬人左右,當時的摩拉維亞貴族經常使用他們製造的陶器,常蒞臨他們開設的澡堂與理髮院。現存的胡特文學作品大約有230部古代手抄本,其內容包括編年史、宗教記載與數不清的殉教者書信。這些作品目前都保存在歐洲圖書館中,可能也有一部分保存在"修士農莊";另有一些胡特編年史曾在美國出版印行,較為著名的有《胡特教派的古老編年史》(1943年)和《胡特教派的小史鑑》(1947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