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漢戰爭畫像石,東漢中、晚期畫像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漢戰爭畫像石
- 分類:畫像石
胡漢戰爭畫像石,東漢中、晚期畫像石。
胡漢戰爭畫像石,東漢中、晚期畫像石。滕縣馮卯鄉萬莊村出土,現存山東省博物館。石面縱36厘米,橫193厘米。凸面線刻。畫面分兩層: 上層,胡漢戰爭圖,胡漢騎兵往來衝殺,拉弓搭箭,飛矢如雨;左端山包中,埋伏有執刀、射箭的胡卒...
畫面內容:胡漢交兵圖:畫面內容為征伐,左端山丘中胡人執弓,飛矢如雨,兩列漢騎兵衝殺;報捷:中間門樓二人手懸胡人首級,即古代謂之的“懸首闕下”;凱旋:右側依次三人,其中蓄長發者為被俘或求和的胡人形象。一馬及馬上倒立的藝人,一持書使節對一軺車,當為漢軍凱旋獻俘之意,畫面反映了漢與匈奴長久戰爭...
在反映戰爭內容的漢畫像石上,“胡漢戰爭圖”居多。有關胡漢戰爭圖的山東臨沂漢畫像石中,有胡漢交戰、車騎過橋、武卒對陣等內容。基本介紹 胡漢戰爭圖之一 胡漢交戰(沂南北寨漢畫像石墓墓門橫額畫像)。畫面的中間是一座下有兩個橋柱、兩旁有欄桿而兩端立著高大柱子的平板橋,柱頂作三角形。橋右端有一輛一...
漢建初八年畫像石是東漢年代的一件文物,尺寸是縱78、橫149、厚16厘米。年代:出土時間.地點:.1956年肥城縣欒鎮出土陰線刻。畫面分四部分:一層:戰爭圖。畫面主要反映漢征匈奴胡漢交兵的戰爭場景。二層:升仙圖。畫面有側依次繪出馬車、三魚車、鹿車加羽人騎鹿。反映了漢代的升仙思想。三、四層為狩獵圖以及...
“高李村漢畫像石墓”位於郭里鎮高李村南約700米處,1990年11月25日發現,並進行搶救性發掘。該墓南北向,由前後石室組成,南北長5.13米,東西寬3.2米。墓室四壁為漢畫像石刻共11塊。內容有“秦王泗水撈鼎”、“羲和托日”、“胡漢戰爭”、“樂舞、雜技”等。墓室曾被盜掘,僅發現殘陶片和漢五銖錢幣1枚。...
古代中國及歐亞文獻、圖像與考古資料中的“胡人”外貌 一、前言:左衽的孔子像 二、中國古代文獻中“戎狄”、“胡人”的外貌 三、漢代圖像資料中的胡人外貌 四、斯基泰文化和漢畫中胡人形象的關係 五、從考古資料看被發、左衽與帽式 六、結論 漢代畫像胡漢戰爭圖的構成、類型與意義 一、戰爭圖的研究與認識 ...
二、石墓畫像 規模廣大的庭院 門吏 武庫 水井屠宰 倉儲庖廚 場面最大的庖廚 場面宏大的樂舞雜技 排場的堂會 講經 論經 荊軻刺秦王 胡漢戰爭 獻俘 弔唁 射鳥 搗鳥窩 烏啄兔 夸仙藥 鳳凰 騎乘升仙 題記刻石 三石祠堂畫像 西王母 玉兔搗藥 螗蜍濾藥 九尾狐 三足烏 青烏 風雨雷電 伏羲女媧 三皇五帝 周公輔成王...
(七)戰爭狩獵(胡漢戰爭、騎射、田獵、格鬥、勇武等)(八)樓閣建築(門闕、樓台、亭閣、水榭、廳堂、居室等)(九)裝飾紋樣(幾何形與自然形、單獨形與組合形)二、自然風采 (十)禽獸蟲魚(走獸、飛禽、水鳥、鯉魚、家畜)(十一)花木山石(花草、樹木、連理木、立官桂樹、山石等)(十二)日月天象(...
博興縣博物館藏漢代畫像石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博興縣博物館 平陰縣博物館藏漢代畫像石平陰縣博物館 棗莊市博物館藏兩塊胡漢戰爭畫像石棗莊市博物館 滕州前台北朝至隋代墓葬發掘簡報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滕州市博物館 滕州前台北朝至隋代墓葬人骨鑑定報告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諸城龍興寺遺址出土唐代...
孔子見老子畫像石,年代:東漢,尺寸:縱48橫112厚21(單位:厘米),這塊發現於清末、民國時期的畫像石,生動形象地還原了春秋末期,孔子向老子拜師的場景。畫像石的畫面分為兩層:下層描繪的是胡漢戰爭;上層就是孔子見老子圖像。 [24] 上為“孔子見老子”畫像石,下為其拓片 [24] 藍色纏枝四季花織金妝花緞裙(明) ...
包括車騎出行、庖廚宴飲、樂舞百戲、田獵農事、胡漢戰爭以及城郭、衙署、莊園、樓閣、倉庫等現實內容的社會生活題材;表現地主貴族享樂生活的,有密縣打虎亭一幅皰廚圖和飲宴圖,內畫殺雞、宰牛、釀酒、烹調的情節,婢僕擇盤進饌的圖象和宴請賓客的場面。表現娛樂的,有沂南畫像石的樂舞百戲圖,內有驚險的馬戲,豐富...
東西壁還刻有伏羲、女媧、西王母、風伯、雷公、貫胸人等神話內容及周公輔成王、孔子見老子、胡漢戰爭等歷史故事。隔梁石兩面刻有升鼎、橋上墜車故事,底面刻有日月星辰。在石祠畫像的主要人物之旁,有“大王車”、“令”、“相”、“成王”、“胡王”、“孔子”、“二千石” 7條榜題。石祠畫像的雕刻技法...
畫像磚、畫像石藝術的源起 雲崖仙使——漢代藝術中的羽人及其象徵意義 邊疆及少數民族壁畫墓的發展與宗教意義 肖形印“神人操蛇”圖像的產生及演變 摭論墓室圖像的形態、場域及意義——兼論畫像磚 的命名問題 《宋代帝後像》中的皇室家具研究 漢畫像胡漢戰爭圖新議 宗教美術 蜀道明珠覺苑寺,...
〈漢代畫象胡漢戰爭圖的構成、類型與意義〉,《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19 (2005):1-72。〈中國古代的地圖──從江蘇尹灣的「畫圖」、「寫圖」說起〉,收入中山大學藝術學研究中心編,《藝術史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第6輯,頁105-124。〈從金關、懸泉置漢簡和羅馬史料再探所謂羅馬人建...
19.《“胡人禮佛”模式與漢代佛教圖像的本土化進程》,載《形象史學研究》(2013),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20.《“房中”與升仙——漢代“容成”及其圖像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14年第2期。21.《金銀乾道的版別雜談》,《常熟文博》,2014年第1期。22.《漢畫像胡漢戰爭圖的敘事性研究》,《南京藝術學院...
4.《漢畫像石中“胡漢交戰”圖與兩漢的突騎》,《國學研究》2011年11月。5.《矟之成藝——魏晉南北朝的騎矟戰鬥及軍事文化的形成》,《中華文史論叢》 2014年第4期(總第一一六期),2014年12月。6.《對人的狩獵:比較優勢視野下的內亞戰爭技術與軍事傳統》,《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第八輯,北京:科學...
班固這種詳寫軍容軍威,略寫殺人流血的藝術筆法,當然不是由於他對戰爭缺乏了解。序文中“安固後嗣”、“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寧”等語句,再三地、清楚地表示了漢民族對於和平的渴望與關切。由此可見,愛好和平的中國文化精神,以及由此而來尚軍容軍威之描寫、而不尚殺人流血之描寫的中國文學傳統,對於班固影響甚深...
《泗水取鼎》、《胡漢戰爭》、《平索戲車》這種表現複雜場面的畫像,整個畫面鋪天蓋地,滿貫全幅,顯得空曠而深遠;就是只表現一兩個人物或動物的畫面,也能使人感覺到那種撲面而來的宏大氣勢。 但南陽漢畫磚這種“大氣”,比起南陽漢畫石的磅礴之氣來,似乎顯得溫和多了。這大概與東漢中、晚期時代精神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