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燦

胡景燦,菏澤市牡丹區胡集鎮胡集村人。出身貧農。其家鄉胡集沙荒嚴重,非常貧困。

1935年因避難,攜全家乞討至膠東蓬萊縣下薛家村落戶。

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村“各界抗日救國會”會長和指導員。在他領導下,下薛家村曾被評為解放區的模範村,他本人榮立一等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景燦
  • 別名:胡星三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菏澤市牡丹區胡集鎮胡集村
  • 出生日期:1896
  • 逝世日期:1984
  • 性別:男
工作,成就,

工作

1950年3月,胡景燦返回故鄉,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為了改變家鄉的落後面貌,他帶領廣大民眾發揚“愚公移山”精神,戰天鬥地,艱苦創業。
10餘年間,營建防護林帶20道,林蔭路24條,造林3500多畝,植樹120多萬棵;翻淤壓沙4000多畝;打機井250多眼,磚井66眼,挖渠16條,建涵洞56座,還修建1條長1000多米的渡槽,水澆耕地面積達到幾千畝。促進了農、林、牧、副業的全面發展,每年產水果幾十萬斤,使昔日的荒沙灘變成了林海綠洲,出名的“窮沙窩”變成了出產糧、棉、果、林的好地方。
1963年,胡景燦被評為華東區農業勞動模範,受到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1977年3月,胡集大隊被國家農林部授予“林業先進單位”稱號。
胡景燦始終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不變,常年工作在基層,從不脫離勞動生產。當年實行工分制,他要最低的工分。後來上級規定給村幹部發工資,他堅持不要。外出開會,從不要補助。他吃的是家常飯,穿的是粗布衣,蓋的是破被子,住的是舊房子。他處處關心民眾,逢年過節,對軍烈屬、五保戶逐家慰問,並建立敬老院,使104名鰥寡老人安度晚年。
他把節省下來的錢,一是供養他收養的6名孤兒,二是接濟當時的一些困難戶。送錢時,他總是說:“這是國家救濟你們的。”胡景燦當幹部幾十年,在他領導下,集體經濟日益發展壯大。
到1983年底,已有汽車、拖拉機10輛(台),公房150間,成材樹木20萬棵,果園700畝。有麵粉廠、磚瓦廠、木器加工廠等10多個集體工副業項目,公共積累300多萬元。人均糧食和分配金額均創歷史最高水平。

成就

胡景燦曾任中共菏澤縣委委員,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縣貧下中農協會副主席(副主任),縣、省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等職;並先後當選為中共山樂省第二屆代表大會代表,山東省第五、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全國第九、十、十一次代表大會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