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廂使巷
- 外文名:Huxiangshi Xiang
- 位置:蘇州城區東部
- 路長:365米
- 路寬:1.3-2.1米
地理位置,地名典故,街巷現狀,
地理位置
地名典故
宋代官制,在都城內設四廂,各設廂官一個,在轄區內主管斗訟盜賊等事,因廂官以留後使臣為之,故曰廂使,蘇州為南宋陪都,體制當如京師、行在,但規模當更狹隘,疑僅置一廂使,廂使姓胡,居處之橋、地因而為名。胡廂使巷,一度訛為胡相思巷,民間口耳相傳,便有胡姓大戶人家小姐暗戀農家小伙子,相思成疾以至病死的故事。同治《蘇州府志》作胡廂使橋巷,並注“舊名唐巷,今俗名無‘橋’字。”民國《吳縣誌》並引同治《蘇州府志》注語。《姑蘇圖》標胡相思巷,《蘇州城廂圖》標胡相思巷,《吳縣圖》將倉街以西段標大胡想思巷,倉街以東段標小胡想思巷,《蘇州圖》分標作胡想思巷(倉街以西)、小胡想思巷(倉街以東)。
街巷現狀
長365米,寬1.3~2.1米。今胡廂使巷東即倉街以西,原有小胡廂使巷,東至城河,西至倉街,與今胡廂使巷相直,實為原胡廂使巷東段,所在地後漸被東園占用,部分被劃入東園,小胡廂使巷其名遂廢,統稱胡廂使巷,現倉街以東為磚砌正方形路面,倉街以西為長方形磚狀水泥道板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