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山,男,漢族,1962年9月出生,1992年4月入黨。
現任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後續產業專業合作社黨委書記。
2017年5月26日,在甘肅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當選為甘肅省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2019年9月20日,獲得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中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2年9月
- 職業:農民
- 信仰:中共黨員
- 主要成就:2016年7月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人物事跡,人物榮譽,
人物事跡
在古浪縣黃花灘移民區,說起胡中山,可是十里八鄉響噹噹的能人,也是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更是堅持不懈帶領民眾“下山入川”脫貧致富的好書記。多年來,他帶領黃花灘村乃至整個黃花灘移民區民眾建溫棚、搞養殖、種蔬菜,成立產業合作社,服務當地農民,蹚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當地民眾都說:“能過上今天的好日子,一是靠黨的富民政策,二是我們有個好書記胡中山。擔任村黨組織書記時,政府發給他的年報酬補助不足1萬元,2013年擔任黃花灘生態移民後續產業專業合作社黨委書記後年報酬也不過2萬元,但他在“農民書記”這個報酬回饋遠低於工作付出的崗位上已經默默奉獻了20多個年頭。
探索致富新路子
上世紀末,原古浪縣井泉鄉夾山嶺村100多戶貧困民眾在村支書胡中山的帶領下艱難地走出了大山,紮根到了古浪縣北部沙漠沿線的黃花灘鎮黃花灘村。從山上搬下來後,民眾經濟基礎差、底子薄,大多數農戶生活困難,對增收致富沒有信心,更沒有思路打算,如何擺脫貧困成為擱置在胡中山心頭的一樁大事。2007年,隨著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的推進和政府扶持設施農牧業政策的實施,胡中山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帶領全村民眾邁上致富路的難得機遇,於是他果斷提出了黃花灘村戶戶建溫棚、家家搞種養的脫貧致富的想法。剛開始,民眾對此有顧慮,愁資金來源、怕吃苦賠本,胡中山就挨家挨戶做思想動員工作,有些民眾沒資金,他就想方設法給協調貸款,有些民眾不懂技術,他主動聯繫技術員現場指導,有些民眾害怕沒有效益賠錢,他拍著胸脯打保證,一切後果由他負責。就這樣,通過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大家接受並開始發展暖棚種養業。經過三年時間的發展,黃花灘村暖棚種養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收入大幅度提高,民眾的積極性也一下子高漲了,並由此走上了發展現代農業的增收致富之路。2009年,他又帶領村“兩委”一班人,白天上工地、夜間搞協調,建成集中連片72座173畝蔬菜日光溫室,實現了當年扣棚、當年見效的目標。
經過十多年不懈努力,黃花灘村由一個基礎條件差、發展底子薄的移民村蛻變成了全縣產業發展先進村和首富村。如今,走進金色大道沿線的黃花灘村,筆直的水泥路、嶄新的磚瓦房、寬闊的文化廣場、繁榮的商貿流通,儼然一派美麗和諧的新農村氣象。說起這些變化,胡中山體會頗深:“人窮,主要窮在認識上、腦子上、懶惰上,只有思想觀念轉變了,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步子,沒有一股闖勁兒,光跟著走別人走過的老路,有時候就要受窮。”胡中山如是說,他認為民眾有意見,主要是幹部工作做的不到位,對一些推動難度大的工作,要通過拉家常等方法,講道理、講政策,動員說服民眾,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解決難題促增收
來自山區的移民民眾,種植上習慣於“春種秋收”,中間除了除草再沒有其他“講究”。“下山入川”後,面對現代農業,大多數人不懂經營、不會管理。有的澆水把棚淹了,有的施肥過量把苗燒了,使不少移民民眾蒙受了很大的損失。為解決這一問題,他把技術培訓作為突破口,通過“送出去學、請進來教、招回來訓”等多種方式,先後培訓民眾近4萬人次,使80%以上的移民都掌握了實用技術。同時,他還多方聯繫,引進推廣新品種20個、新技術12項,為最佳化產業添加了新的動力。在發展暖棚養殖過程中,胡中山提出了“借別人資源、建自己暖棚”的發展思路。在建養殖暖棚之初,他和村委會一班人積極想方設法,為黃花灘村橋頭組45戶村民賒來了磚和大門,硬是建起了84座養殖暖棚,黃花灘村的規模養殖業從此開始起步。
迅速發展的養殖業加快了黃花灘民眾脫貧致富步伐。全村700多戶人建有暖棚2100多座,戶均達到3座,養殖量從開始的每戶幾十隻羊,發展到現在的戶均300隻以上,一些大戶甚至突破了1500隻,年收入幾十萬元,小轎車等現代交通工具和時尚家居已經進入黃花灘村尋常百姓家。如今,黃花灘村民眾發展產業的勁頭更足了,胡中山也更忙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人走到哪裡,辦公室就在哪裡。作為“農民書記”,他不但“全脫產”,而且不分白天黑夜地乾,每天開會安排、查看溫棚、協調貸款、供應飼料、聯繫銷售等,把精力和心思全部投入到發展脫貧產業上。當地民眾都說,有啥困難,找胡書記總有解決的辦法。
2016年春季,為了預防蔬菜大棚遭受凍害,他連續三天三夜沒合眼,動員提醒民眾提高防護意識,逐棚檢查,採取各種防護措施,使黃花灘移民區大棚蔬菜免受了低溫凍害,保證了正常收入不減產。事後他說,如果大棚蔬菜凍掉了,幹部有責任,凍掉的不是蔬菜,而是民心。
抱團發展壯產業
扶貧攻堅是中央和甘肅省委的“一號工程”,“下山入川”是武威市委的重大決策部署。2013年9月,古浪縣委為貫徹省委“1236”扶貧攻堅行動和市委“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工程,在移民區搭建“黨組織+合作社+農戶”構架,大力推廣“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主體生產模式,指導支持胡中山把周邊農民專業合作社緊緊“擰”在一起,發起成立集農畜產品產銷一體的聯合型產業合作社並建立黨組織。因胡中山敢於擔當、甘於奉獻,當之無愧地被推選為產業合作社理事長兼黨委書記。
胡中山有過從窮變富的經歷。基於這種經歷,他始終堅持把培育產業和扶貧攻堅結合起來,從動員民眾搬遷,到幫助發展產業,一直衝在前、乾在先。2013年以來,他先後7次深入新堡、干城、橫樑等古浪縣南部山區移民鄉鎮,“以身說法”,向山區民眾講政策、講產業、講前景,讓民眾打消“下山入川”的後顧之憂,邁步走上易地搬遷、脫貧致富新路子。針對移民民眾發展的資金難題,他倡導民眾先建棚、後掙錢、再還款,讓搬遷戶得到實惠、看到希望。就是這樣,產業合作社為移民民眾在發展資金上承諾、技術指導上承諾、產品銷路上承諾。誰家投畜缺資金,合作社出面擔保貸款;誰家的羊該打疫苗了,合作社進行技術指導;誰家的西紅柿該出棚了,合作社幫助聯繫銷路……近3年來,胡中山及合作社為移民民眾協調各類惠農貸款近1億元。
為進一步延伸農畜產品產業鏈條,他積極協調籌建了古浪森茂牛羊交易市場,培育了50多名能力素質過硬的農村經紀人隊伍,拉動移民民眾發展產業。貧困農戶進場畜產品實行免費交易,路途較遠貧困戶給予交通補助,使貧困農戶直接受益。為掌握市場行情,去年他行程6萬多公里路,赴外了解市場行情、聯繫銷路。同時,及時發布市場行情,提供屠宰和冷藏服務。交易市場開放以來,先後有寧夏、新疆等地80多家客商入場交易,產品銷往新疆、寧夏、內蒙、青海、四川、深圳等地,日均交易牛羊1500多頭只,年交易額4億元以上,有效帶動了全縣設施養殖發展和精準扶貧的縱深推進。
黨建引領樹標桿
火車跑的快,全憑頭來帶。胡中山擔任黃花灘生態移民後續產業專業合作社黨委書記以來,在推動移民民眾產業發展上敢闖敢拼、全力以赴,通過“黨建引領、龍頭帶動、產銷對接、組團發展”方式,先後引進建設了皇花種羊場、綠鑫蔬菜專業合作社等龍頭企業。建立“互幫互助共致富、抱團發展謀出路”機制,使移民區合作社在品種採購上統一、在技術培訓上統一、在防疫免疫上統一、在產品銷售上統一,構建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生產互動、風險共擔的良性運行機制。目前,產業合作社涵蓋種植、養殖等不同領域的8個分社、3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移民民眾發展養殖暖棚7300多座,發展日光溫室370多座,栽植特色林果3400畝。移民民眾來自主體生產模式的收入占到總收入的62%以上。
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座堡壘,一名共產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胡中山十分注重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堅持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通過設立黨員示範崗、劃分黨員責任區等方式,著力激發黨組織和黨員的示範帶頭作用。走進黃花灘移民區,效益最好的設施農業大棚大多是“黨員示範棚”,長勢最旺的經濟林一定是“黨員示範林”。近3年,移民區累計建成黨員示範棚200多座、栽植黨員示範林500多畝,為民眾樹立了典型、作出了榜樣。
2015年,胡中山帶領產業合作社黨委一班人,協同西靖鎮在“下山入川”移民區規劃了為民新村社區504座日光溫室大棚千畝示範基地。在該示範點的建設上,他們按照“財政補助、貸款到戶、集約經營、產業增收”思路和“棚內瓜果、棚外枸杞”模式,打破村組界限,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標準管理、統一技術指導,建成高標準日光溫室108座,現在種植的西紅柿長勢良好,農民實現了當年建棚、當年定植、當年收益。今年又有396座動工建設。
人物榮譽
2011年,被甘肅省委評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全省勞動模範、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
2016年7月,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2017年5月26日,中國共產黨甘肅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閉幕,大會選舉胡中山為甘肅省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2019年9月20日,獲得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