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兒草

胖兒草

胖兒草,中藥名。為茜草科植物尖葉假耳草Anotis urophylla Wall.的全草。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具有健脾消積,利濕解毒之功效。常用於小兒疳積,黃疸,脾虛水腫,瘡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胖兒草
  • 別稱:黑腳桿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茜草目
  • :茜草科
  • :尖葉假耳草
  • 分布區域:四川、雲南
  • 採收時間:夏、秋季採收
  • 毒性:無毒(《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酸,性平。

歸經

歸心經。

功效

健脾消積,利濕解毒。

主治

用於小兒疳積,黃疸,脾虛水腫,瘡毒。

相關配伍

配雞內金、隔山撬、使君子根、臭草根燉五花肉服,治小兒疳疾;配野麻豌豆、臭草根、陽雀花根、通花根、檬子樹皮、見腫消燉肉服,治黃疸水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燉肉。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揀盡雜物,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尖葉假耳草又名尾葉假耳草。多年生草本,高20-30cm。鬚根多分歧。莖直立,圓柱形,無毛,嫩綠色,有時帶紅藍色。葉對生;托葉深裂,裂片細線形;葉片披針形,長1-5cm,寬0.5-1.5cm,先端尾狀漸尖或長尖,基部漸狹呈葉柄狀,全緣,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有疏生短毛。聚傘花序頂生;花小,直徑約1mm;花萼4裂,裂片卵形或狹卵形;花冠筒狀,白色,裂片4,反卷;雄蕊4,著生於花冠筒上;雌蕊1,柱頭分叉,子房下位,2室,胚珠多數。蒴果半球形,具短梗,梗平叉橫展。種子扁形,中央下凹。花期6月,果期7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林下陰暗處。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1、《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性平,味甘、酸,無毒。”
2、《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治小兒疳疾及黃疸,水腫。”
3、《全國中草藥彙編》:“健脾,利濕,消疳。主治小兒疳積,脾虛水腫,黃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