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明鳥

背明鳥

背明鳥,古書上記載的一種鳥類。它的形狀鶴,巢向北,不向明,聲音多變。

基本介紹

簡介,詳解,

簡介

《拾遺記》記載:“黃龍元年,始都武昌。時越巂之南,獻背明鳥,形如鶴,止不向明,巢常對北,多肉少毛,聲音百變,聞鐘磬笙竽之聲,則奮翅搖頭。時人以為吉祥。是歲遷都建業,殊方多貢珍奇。吳人語訛,呼背明為背亡鳥。”
背明鳥
背明鳥
酉陽雜俎 》:“背明鳥,吳時,越雋之南獻背明鳥。形如鶴,止不向明,巢必對北,其聲百變。”
太平廣記:報應徵應卷(卷102-卷145):黃龍元年,吳始都武昌。時越雟之南獻背明鳥,形如鶴狀,止不向明,巢常對北,多肉少毛,其聲百變,聞鐘磬笙竽之聲則奮翅搖頭。時人以為吉瑞。是歲遷都建業,殊方多貢珍奇。吳人語訛,呼為背亡鳥。國中以為大妖,不及百年,當有喪亂背叛流亡之事,散逸奔逃,墟無煙火。果如斯言。後此鳥不知所在。(出《王子年拾遺記》)

詳解

黃龍元年,吳國開始首都在武昌。當時越雟的南面獻來了一隻背明鳥。形狀好象仙鶴,它不對著亮處呆著,朝北築鳥窩。鳥的肉多而羽毛少,它的叫聲變化多端。如果聽到了鐘磬笙竽等樂器的聲音,它就會展開翅膀搖動著腦袋翩翩起舞。當時的人都認為這是吉祥的徵兆。這年吳遷都到建業。許多地方都進奉了很多的珍奇瑰寶。吳人發音不同,叫成背亡鳥。國中的人都認為是大妖,不到百年,應當有喪亂背叛、流亡的事情發生。百姓失散到處奔逃,一片廢墟沒有煙火。果然象吳人所說,後來這鳥也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