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孔吸蟲病

背孔吸蟲病是由背孔科(Notocotylidae)背孔屬(Notocotylus)的吸蟲寄生於鴨、鵝、雞等禽類盲腸和直腸內引起的。蟲體種類很多,常見的為細背孔吸蟲(N. attenuatus),在中國各地普遍存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背孔吸蟲病
  • :細菌界
  • :背孔科(Notocotylidae)
  • :背孔屬(Notocotylus)
概述,病原,生活史,病理變化,診斷,

概述

背孔吸蟲病是由背孔科(Notocotylidae)背孔屬(Notocotylus)的吸蟲寄生於鴨、鵝、雞等禽類盲腸和直腸內引起的。蟲體種類很多,常見的為細背孔吸蟲(N. attenuatus),在中國各地普遍存在。

病原

細背孔吸蟲呈淡紅色,體細長,兩端鈍圓,大小為2~5毫米×0.65~1.4毫米。只有口吸盤。腹面有3行呈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的腹腺。兩個分葉狀睪丸,左右排列於蟲體後部。卵巢分葉,位於兩睪丸之間。生殖孔開口於腸分叉後方。蟲卵大小為15~21微米×12微米,兩端各有1條卵絲,長約0.26毫米。

生活史

成蟲在宿主腸腔內產卵,卵隨糞便排到外界,在適宜的條件下,經3~4天孵出毛蚴。遇到中間宿主圓扁螺後毛蚴鑽入其體內,發育為胞蚴、雷蚴和尾蚴。成熟尾蚴在同一螺體內或離開螺體,附著於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禽類因啄食含囊蚴的螺螄或水生植物而遭感染,童蟲附著在盲腸或直腸壁上,約經3周發育為成蟲。

病理變化

由於蟲體的機械性刺激和毒素作用,導致腸黏膜損傷、發炎,患禽精神沉鬱,貧血,消瘦,下痢,生長發育受阻,嚴重者可引起死亡。

診斷

根據症狀,結合糞便檢查發現蟲卵及剖檢死禽發現蟲體可確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