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下恆徑動脈破裂出血

胃黏膜下恆徑動脈破裂出血的命名很多,Garland(1884年)報導2例“胃黏膜下粟粒樣動脈瘤”,Dieulafoy(1898年)稱其為“胃淺小潰瘍”。以後許多作者相繼命名為曲張動脈瘤、黏膜下動脈畸形、胃動-靜脈畸形、胃動脈硬化、胃黏膜下動脈硬化、胃黏膜下微小動脈瘤、Garland-Dieulafoy潰瘍、胃黏膜下小動脈管徑持續不變等。近年來隨著對該病病理生理改變的深入認識,以上命名已被否定並被摒棄。因Dieulafoy報導此病時的資料較翔實、準確,所以將本病以Dieulafoy的命名已廣泛被接受。甚至還把胃外的十二指腸、空腸及結腸的類似病變並發的出血者亦稱Dieulafoy病。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胃黏膜下恆徑動脈破裂出血
  • 其他名稱:胃黏膜下粟粒樣動脈瘤
  • 所屬科室:內科 - 消化內科
  • 傳染性:無傳染性
機制
胃黏膜下恆徑動脈破裂出血
Dieulafoy病的出血多迅猛、重篤,應強調邊止血邊採取有效的措施,抗休克或套用止血劑,禁食和有效的胃腸減壓降低胃酸,糾正酸鹼平衡失調等。
5.1內鏡止血隨著內鏡檢查和治療的廣泛開展,內鏡止血是首選的治療方法。有效率最高達95%,中轉手術和因再出血手術率為8%,總病死率為10.7%。主要包括注射療法、電凝止血、雷射凝血和套扎止血等方法,單用或全用均有效。Dynm報導單用或全用腎上腺素鹽水注射、熱凝止血、Nd∶YAG雷射止血和單極電凝止血,均獲即時止血,近期2例患者出血用內鏡止血效果滿意。注射的藥物有99%乙醇、2%聚乙二醇單十二醚(aethoxysclerol)、1∶10000腎上腺素、凝血酶、高滲鹽水和高滲鹽水腎上腺素混合液等。高滲鹽水腎上腺素混合液有兩種配方:①3.75%氯化鈉溶液20ml加腎上腺素1mg;②7.5%氯化鈉溶液20ml加腎上腺素1mg。在出血較迅猛和出血灶不甚明確時可先用第一種配方在可疑出血部位分4~5處注射,以暫時止血,再用16mg的腎上腺素液沖洗胃腔,明確裸露血管後,用第二種配方在出血血管近旁分4~5次注射,每處1ml,可在24~48h後重複檢查,以使發生再出血者追加注射。
5.2手術治療手術是治療Dieulafoy病的可靠方法,特別對診斷不明確的患者尤其重要。80年代以前,許多學者認為這是唯一的治療方法,多傾向對內鏡治療無效者選擇此方式。術式有胃大部切除術、胃竇切除術、胃局部切除或廣泛切除術和血管縫扎術。手術時應切開胃壁檢查全胃黏膜面,特別注意賁門下6cm的區域,對可疑部位要反覆擦試並注意黏膜面的表淺潰瘍。手術死亡的重要原因是在於沒有明確出血部位時,盲目行胃大部切除術且未能止血所致。Dieulafoy病的本質是異常血管行徑畸形血管破裂,故血管縫扎是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但應強調在直視下將血管多段縫扎,否則可致再出血。胃底或胃體的病灶可行胃楔形切除,位於胃竇則可行胃竇切除術。Grisendi指出若胃鏡檢查治療無效時可在胃鏡定位指導下行胃局部切除,此術式有3個優點:①術前診斷及暫時控制大出血;②經胃鏡定位後,避免胃切開探查,減少污染,縮短手術時間;③胃鏡引導吻合器楔形切除可縮小手術範圍。掌握手術時機是治療的關鍵,開始患者病情穩定時,可選擇胃鏡診斷行內鏡治療,若一旦再出血,應立即行手術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