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實證,胃腸燥熱內結,臨床以脘腹痞滿、大便燥結為主要表現的證。常見於躁狂、腸梗阻,以及西醫的腦炎、腦膜炎等疾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胃實證
- 所屬學科:醫學
- 臨床特點:痞、滿、燥、實
- 定義:胃腸燥熱內結,臨床以脘腹痞滿、大便燥結為主要表現的證
胃實證,胃腸燥熱內結,臨床以脘腹痞滿、大便燥結為主要表現的證。常見於躁狂、腸梗阻,以及西醫的腦炎、腦膜炎等疾病。
胃實證,胃腸燥熱內結,臨床以脘腹痞滿、大便燥結為主要表現的證。常見於躁狂、腸梗阻,以及西醫的腦炎、腦膜炎等疾病。特點胃實證的臨床特點可概括為“痞、滿、燥、實”四字。“痞”指脘腹閉塞,有重壓感;“滿”是脘腹脹滿、拒按;“燥...
陽明腑實 陽明腑實是一個古老的中醫名詞,陽明有足陽明胃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在中醫臟腑,大腸屬於六腑之一,陽明腑實證實際指胃跟大腸實證。
實證的胃氣上逆,如外邪犯胃者,常兼表證。若飲食停滯者,則脘腹脹滿,噯腐吞酸。若肝氣犯胃,見嘔吐吞酸,脹痛連脅。若痰飲內阻,則嘔吐清水痰涎。虛證的胃氣上逆,如脾胃虛寒,則食入作吐,完谷不化,脘腹冷痛。胃陰虛者,時作乾嘔,口渴,胃脘部有灼熱感,苔光剝。治療原則 1.中醫治療原則:和胃降逆,...
嘔吐的病位主要在胃,但與肝脾有密切的關係。基本病機為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病理性質不外虛實兩類,實證因外邪、食滯、痰飲、肝氣等邪氣犯胃,以致胃氣痞塞,升降失調,氣逆作嘔;虛證為脾胃氣陰虧虛,運化失常,不能和降。病理演變:初病多實,嘔吐日久,損傷脾胃,脾胃虛弱,可由實轉虛。亦有脾胃虛弱,復因...
1 、辨寒熱: 寒邪犯胃者胃脘脹滿而拒按,納呆,苔白,脈弦緊;熱結火郁者痛而煩渴思飲,惡熱喜涼,溲赤便結,苔黃少津,脈弦數;脾胃陽虛者胃脘隱隱作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四肢不溫,舌淡苔薄,脈弱;胃陰不足胃脘隱隱作痛卻口燥咽乾,吐酸,心煩,舌紅苔薄黃而乾,脈虛數。2 、辨虛實: 實證胃痛...
飲食不節,嗜食辛辣香燥之品,過食肥甘之物,或嗜酒;或素體陽盛,外邪入侵化火;或氣鬱日久化火等,導致胃火熾盛,灼傷胃絡,損傷胃津,胃失和降。其病位在胃,乃屬實證、熱證。臨床表現 消谷善飢,胃中嘈雜,灼熱陣痛,或食入即吐,或吐血、鼻衄、齒衄,或牙齦腫痛、潰爛,伴口渴口臭,大便秘結,小便黃...
2、微生物製劑:增加體內有益菌,強化胃動力。消除胃脹氣、不消化等不適症狀。辯證論治 治療胃脹,首應辨其疼痛的虛、實、寒、熱性質及病在氣在血,然後審證求因,給予恰當的治療。大抵新病暴痛,痛勢急迫而痛處拒按者多屬實證;久病痛緩,病勢綿綿而痛處喜按者,多屬虛證;寒證疼痛,喜溫熨熱飲,遇寒則疼增...
乾嘔發生的機制主要是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其發生不外乎虛實兩類,實證因邪氣犯胃,致氣機失調,虛症則多因久病耗傷胃氣,使胃通降功能失常。主要病變臟腑在胃,同時又與肝脾密切相關 。病因病機 1.飲食不節 暴飲暴食,或嗜食生冷、辛辣、油膩之食物,使脾胃受損,引起食滯不化,胃氣上逆。2.情志失調 怒則...
創立胃安散治療萎縮性胃炎126 萎縮性胃炎治肝5法128 用成方化裁治療胃脘痛132 胃炎從虛論治5法135 創立降逆、養陰、溫中3方治療慢性胃炎139 胃痛分4階段論治143 創立新方8則治療胃脘痛149 胃痛治療12法154 通補並用治療老年人萎縮性胃炎164 胃痛實證重視開郁,虛證強調通補兼施167 用黃連溫膽湯治療胃炎174 ...
吐血多因熱傷胃絡,或脾虛失攝,或胃絡瘀阻等導致血不循經,溢於脈外而成。臨證需分辨虛實。實證多由於熱(胃熱及肝火),虛證多屬於脾氣虛弱。臨床一般屬熱者居多。治以清熱、瀉火、降逆、涼血止血,或益氣攝血為大法。忌用升散燥熱,以免血隨氣火上逆而加重出血。辨證論治 胃熱型 【證見】脘腹脹悶或...
可以為脾胃自身之虛,如陳修園在《醫學實在易》中說,“不能食者,胃中元氣虛也”;也可由其他臟腑之虛損而累及脾胃,如下焦腎陽不足,火不生土。脾胃虛弱又分兩種情況,脾胃陽氣虛弱與陰血虧少。大抵實證多見於新病,虛證多見於久病,亦有虛實挾雜者。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謂:“納食主胃,運化主脾,脾宜升...
關於胃的基礎知識 一、胃的解剖與生理 二、胃病的病因病理 三、胃病的診斷方法 中篇 胃病辨證分型論治 一、實證 二、虛證 胃病常見症狀的辨證施治 一、呃逆 二、嘈雜 三、噯氣 四、泛酸 五、嘔吐 六、痞滿(脹氣)下篇 常見胃病的辨證施治 一、急性胃炎 二、慢性胃炎 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四、胃黏膜脫垂...
治法:溫中健脾,和胃止痛。方藥:黃芪建中湯加減。常用藥:黃芪、桂枝、生薑、芍藥、炙甘草、飴糖、大棗。其他療法 針灸療法 1、針刺:內關,中脘,足三里。適用於各種胃痛。實證用瀉法,虛痛用補法。2、艾灸:中脘,足三里,神厥。適用於虛寒性胃痛。轉歸預後 胃痛可衍生變證,如胃熱熾盛,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滯,...
如痰涎涌盛,食積不化,瘀血內阻,水濕泛濫及壯熱、狂躁,聲高氣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脈實有力等,均為實證。虛,以正氣虛損為主要矛盾的一種病理反映。如大病久病後的神疲體倦,面容憔悴,心悸氣短,自汗盜汗或五心煩熱,畏寒肢冷,脈虛無力等,均為虛證。邪正鬥爭還可以概括疾病轉歸,正勝邪衰則病退...
在經絡聯繫上,手太陽經脈絡大腸,足太陰之絡入絡腸胃,故大腸的病理變化與肺、脾、胃、小腸最為密切。針灸治療主要選用足陽明胃經腧穴。1、大腸實證 只針不灸,瀉法。宜取中脘、天樞、足三里、上巨虛、大橫、內關、支溝等穴。2、大腸濕熱 只針不灸,瀉法。宜取中脘、天樞、足三里、上巨虛、合谷、曲池等穴。3、...
陰證、寒證、虛證一般表現為低能態;陽證、熱證、實證一 般表現為高能態,表證是指病變;輕淺,時間短的病證;里證是指時間長,在里的病證。陰陽有:陰證、陽證、陰虛證、陽虛證。表里有:表寒證 、表熱證、外濕證、外燥證、里寒 證、內熱證、內燥證、內濕證。寒熱有:實熱證、虛熱證、虛寒證、實寒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