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實證

胃實證,胃腸燥熱內結,臨床以脘腹痞滿、大便燥結為主要表現的證。常見於躁狂、腸梗阻,以及西醫的腦炎、腦膜炎等疾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胃實證
  • 所屬學科:醫學
  • 臨床特點:痞、滿、燥、實
  • 定義:胃腸燥熱內結,臨床以脘腹痞滿、大便燥結為主要表現的證
特點,包含,形成,

特點

胃實證的臨床特點可概括為“痞、滿、燥、實”四字。“痞”指脘腹閉塞,有重壓感;“滿”是脘腹脹滿、拒按;“燥”指腸中糞便乾燥秘結;“實”指胃腸熱邪與燥屎互結,為里、實、熱證。具體表現隨病邪不同而有所差異。
①燥實證,以燥實為主,臨床見發熱心煩,小便黃,大便秘,甚則譫語,舌苔黃燥,脈滑數等;
②痞滿證,以痞滿為主,臨床見潮熱汗出,神昏,譫語,腹滿脹痛,大便秘結,甚則下利清水而無糞塊,其氣臭穢難聞,舌苔黃厚而乾,脈滑而疾等。
③痞滿燥實證,臨床見午後潮熱,手足汗出,腹部硬滿疼痛,大便秘結或熱結旁流,舌苔黃燥,甚則焦黑起刺,脈沉實為主要表現,此證為痞滿、燥實俱備,是胃實證之重證。   
胃實證的治療,屬燥實者可選調胃承氣湯,瀉下燥實調和胃氣;屬痞滿者,常用小承氣湯,瀉熱通便、破滯除滿;屬痞滿燥實者,用大承氣湯攻堅盪實,峻下熱結。

包含

胃實證包含大腸實熱,稱為陽明腑實證。漢代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指出:“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並創大承氣湯、小承氣湯及調胃承氣湯以蕩滌胃腸積熱治療胃實證。清代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又補充增液承氣湯,瀉下與滋陰並用,主治津液不足,胃腸失於濡潤,便結不通之證。  

形成

胃實證的形成,可由外感病邪化熱化燥蘊積腸胃而致,也可因素體熱盛傷津或宿食糟粕停滯腸胃蘊結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