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為傳導之官,其功能主要是傳送食物的糟粕,使其變化為糞便而排出體外。大腸有病,主要表現於大便方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腸證候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大腸為傳導之官,其功能主要是傳送食物的糟粕,使其變化為糞便而排出體外。大腸有病,主要表現於大便方面。
大腸為傳導之官,其功能主要是傳送食物的糟粕,使其變化為糞便而排出體外。大腸有病,主要表現於大便方面。概念腸道感受外邪或為飲食所傷等,出現腸道和大便異常的病證。解讀如果腸道感受外邪或為飲食所傷,致使傳導、變化功能失常,即可...
大腸虛寒證,大腸陽氣虛衰而不能固攝所表現的證候。又稱腸虛滑泄證。多由素體陽虛,或過食生冷,久病傷陽,久瀉久痢,使大腸傳導失常所致。臨床表現為下利無度,完谷不化,糞便色淡不臭,或大便失禁,甚則脫肛、腸鳴、腹痛隱隱、喜熱喜按、四肢不濕、舌淡苔白滑、脈沉弱。大腸虛寒證以大便滑泄不禁為特徵,...
大腸濕熱證是指濕熱侵襲大腸所表現的證候。多因外感濕熱之邪,或因飲食不節等因素造成。病因 多因飲食不節不潔,損傷腸胃,濕熱之邪乘虛內犯所致。濕熱侵襲大腸,壅阻氣機,故腹痛,里急後重;濕熱熏灼腸道,脈絡受損,血腐成膿,故下痢赤白膿血;濕熱下注,水谷傳導失司,清濁不分,故暴注下迫,色黃而臭;...
一是大腸外受濕熱暑邪,大腸外受濕熱暑邪是指濕熱侵襲大腸所表現的證候,致使傳導功能發生障礙,以致水谷不分成為泄瀉,如暑泄、濕熱泄;若腸內素有積滯,再外感暑濕熱毒,濕蒸熱壅,氣滯血瘀,即成暴痢。二是飲食不節,恣食辛熱厚味,熱積腸胃,耗傷津液不能潤澤,乃至熱秘;如脾胃積熱下注大腸,損傷腸絡,又...
指陽氣衰弱,寒濁內聚大腸,致令傳導失常所生諸症之總稱。解讀 大腸虛冷,多因素體陽虛,或過食生冷,久病傷陽,致使大腸氣虛,寒邪內留而起。主要表現為腹痛腸鳴,大便溏瀉,四肢不溫,或久瀉之痢,脫肛,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中醫套用 證候分析:此證多由脾腎陽虛累及大腸所致,以腸虛滑瀉,大便失禁為主...
病證名。即大腸氣虛,多兼見脾虛證候。解讀 多由年高之人,大腸本虛,或小腸病變下移,或肺氣虛損所致。主要症狀有久瀉不止,完谷不化,糞便色淡不臭,腸鳴,脫肛等。臨床上多虛寒並見。中醫套用 治法:健脾補氣,輔以固澀。方藥:厚朴散。常用藥:厚朴、陳皮、炮附子、訶黎勒皮、當歸、肉豆蔻、吳茱萸、木香...
腸燥津傷證,證名,是指津液虧損,腸失濡潤傳導失職,以大便燥結、排便困難及津虧症狀為主要表現證候。又名大腸津虧證。多見於便秘、產後便秘等疾病中。 病因 素體陰虧,年老陰津不足,嗜食辛辣燥烈食物,汗、吐、下、久病、溫熱病後期耗傷陰液。病機 津液不足,腸失濡潤,以致糞便乾結,難於排出。
1.大腸濕熱 證候:身熱,下利臭穢,胸脘煩熱,口乾作渴,喘而汗出,舌紅苔黃,脈數或促。治則:清大腸濕熱,解毒。主方:葛根芩連湯加味。方藥:葛根、黃芩、黃連、甘草、銀花、茯苓、木通、車前子。2.膀胱濕熱(初期)證候:尿頻尿急,溺時澀痛,淋漓不暢,尿色渾赤,甚則癃閉不通,小腹急滿,口燥咽乾,...
(1)證候大便秘澀,及心風健忘,肝風眼暗。(2)治則調氣利大腸。(3)主方羚羊角丸。(4)方藥羚羊角(鎊)、人參羌活(去蘆頭)、苦參(銼、)防風(去叉)、元參、丹參、大黃(銼)、大麻、黃連、乾地黃。2.冷熱壅結,津液耗少 (1)證候大便秘難若年高氣弱,及有風人大便秘澀。(2)治則順三焦,...
(2)寒熱已解,肺燥移於大腸 證候:胸滿腹脹便秘,咳嗽不爽而多痰。治則:肅肺化痰,潤腸通便。主方:五仁橘皮湯。方藥:杏仁霜、松子仁、郁李仁、原桃仁、柏子仁、炙陳皮。2.外治法 當鼻燥衄血,甚則衄血不止,可將大蒜搗成泥狀,敷大蒜泥於雙側足底湧泉穴,一般敷藥1小時,流血即止。飲食療法 1....
主要證候及特徵 播報 編輯 脾胃同居中焦,互為表里,既密不可分,又功能各異。胃主受納和腐熱水谷,脾主運化而輸布營養精微;脾主升清,胃主降濁,一納一化,一升一降,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輸布及生化氣血之功能。大小腸為腑,以通降為順。小腸司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之職,大腸則有傳導之能,二者又皆隸屬...
下篇 常見中醫證候 第一章 全身證候 第一節 陰陽失調證候 第二節 氣血津液證候 第三節 六淫證候 第二章 臟腑證候 第一節 心與小腸證候 第二節 肺與大腸證候 第三節 脾與胃證候 第四節 肝與膽證候 第五節 腎與膀胱(女子胞)證候 第六節 臟腑兼病證候 第三章 傷寒證候 第一節 太陽病證候 第三節 ...
證候:肝區脹痛,口苦食慾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怕冷交替,脈弦數。治則:清熱利濕。主方:龍膽瀉肝湯。方藥:龍膽草、柴胡、梔子、大黃、黃芩等。3.大腸濕熱證 證候: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尿短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治則:清熱利濕、行氣導滯。主方:白頭翁湯。方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