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丸,別名:肥皂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肥皂丸
- 出處:普濟方
肥皂丸,別名:肥皂丸。
肥皂丸,別名:肥皂丸。名稱: 肥皂丸 別名:肥皂丸 組成: 南星半兩,朴消半兩,巴豆7枚,白梅肉1兩。 出處: 《普濟方》卷五十一。 主治: 男子婦人風刺、粉刺、雀斑、面上細瘡。 用法用量: 每日用之洗。欲入諸香,隨意加...
祛風殺蟲肥皂 祛風殺蟲肥皂,中藥方劑。藥物組成 百部(新鮮者,洗淨,曬乾,蒸爛)10兩,紫背浮萍(陰乾,溫火焙燥,為末)4兩,鮮肥皂4兩,浮皮消2兩。方劑主治 大麻瘋。用法用量 早、晚洗浴淨臉,用以遍擦。
秘方集 《秘方集》是一部方書類中醫文獻,不分卷,不著撰者,成書年代未詳。內容簡介 全書載方劑。如肥皂丸、消乳丸、神仙丸、消疳丸、奇效丸、硃砂安神丸、牛黃清心丸等六十餘方,治療內、婦、兒、外諸疾。部分方劑僅有藥物組成,無劑量主治。版本信息 現存抄本,藏於雲南省圖書館。
驅風換肌膏 驅風換肌膏是一道藥方,主要由肥皂、甘松和山柰等材料組成。組成 肥皂2斤,甘松2兩,山柰2兩,白芷2兩,薄荷1兩,花粉1兩,黃柏末1兩,細辛1兩,乾葛1兩,草果1兩,防風1兩,獨活1兩,輕粉5錢。
《木部·肥筇莢》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創作的《本草綱目》中的條目。作品原文 氣味 (莢)辛、溫、微毒。主治 腸風下血。用獨子肥皂(燒存性)一片,研為末,加糊調成丸子,陳米湯送下。下痢噤口。用肥皂莢一枚,以鹽填實,燒存性,研為末。取少許放入白米稀飯內吃下,有效。風虛牙腫。用獨子肥皂,以鹽...
五聖丸 組成 肥皂角3挺(慢火燒存性1分,去子),青橘皮半兩(去瓤,炒),白礬半兩(焙),乾薄荷半兩,乳香1分,雷丸。主治 腸風痔漏。子母痔,內痔,翻花痔。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用薄荷茶送下,1日3次。製備方法 上為末,面和為丸,如綠豆大。用藥禁忌 忌毒物。附註 方中雷丸用量原缺。《醫林...
雞血藤祛風活絡貼 雞血藤祛風活絡貼是主治面風的藥物。處方:雞血藤膏面2兩、大角子4兩、香肥皂10錠。:將大角子、香肥皂用黑糖水化開,合勻為丸,每丸二錢。功能主治:面風。用法用量:貼患處。
活的滴蟲透明無色,呈水滴狀,諸鞭毛隨波動膜的波動而擺動,滴蟲的生活史簡單,只有滋養體而無包囊期,滋養體生活力較強,能在3~5℃生存2日;在46℃時生存20~60分鐘;在半乾燥環境中約生存10小時;在普通肥皂水中也能生存45~120分鐘。毛滴蟲對不同的環境適應力很強,能在25℃~42℃條件下生長繁殖,3℃~...
④保持肛門清潔,乾爽,經常用溫水洗淨肛門,忌用熱水燙洗、肥皂反覆清洗肛門。 ⑤避免焦慮,緊張情緒,不搔抓肛門皮膚。 肛門瘙癢千萬不要自己濫用一些止癢的藥膏,有些止癢藥膏含有激素成分,儘管當時止癢效果不錯,但後期瘙癢會復發,而且用久之後會有不少副作用。中醫防治 中醫認為,肛門瘙癢是能夠防治的,主要...
內服藥法宜健脾利濕,方用健脾除濕湯或除濕丸。外用蒼膚水或乾葛水外洗。針刺療法 主穴可取合谷、勞宮、魚際、間使。配穴取曲池、足三里、三陰交。注意事項 發病期間忌辛、辣、酒類食物。對魚、蝦等一般易誘發本病的食物應注意食用後及停用後的效果,不盲目地忌口。保持皮膚清潔,避免過度洗燙、肥皂及各種有害...
發表丸 主治傷寒無汗、頭疼發熱、身痛口乾的藥品 【來源】《壽世保元》卷二。【組成】甘草 麻黃 升麻 葛根各120克 蒼朮60克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肥皂子大。每服1丸,生綠豆湯送下。如過3日外,加黃酒1鐘,再加1丸。【功用】解表發汗。【主治】傷寒無汗,頭疼發熱,身痛口乾。
改容丸 改容丸是主治粉刺、雀斑的藥品。改容丸 【藥物組成】大貝母(去心)5錢,白附子5錢,防風5錢,白芷5錢,菊花葉5錢,滑石5錢。【方劑主治】風熱上攻,致生粉刺、雀斑。【製備方法】上為細末,用大肥皂(??),蒸熟去筋膜,搗和藥為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