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城隍廟位於原縣治西北,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知縣邱思齊建。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沔池人張守和嘗修葺之。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高陵人王以明做縣令時又重修。現位於肥城市新城區春秋古城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肥城城隍廟
- 原址:原縣治西北
- 重修:明嘉靖三十五年
- 香亭:一座
- 地址:山東泰安肥城市春秋古城
- 宗派:道教正一派
- 參觀時間:8:00——17:00
城隍廟歷史,供奉神明,
城隍廟歷史
位於縣治西北,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縣丘思齊建,明弘治甲寅澠池人張守和做縣令時嘗修葺之。明嘉靖丙辰高陵人王以明做縣令時又重修,新建殿廈五楹,香亭一座,假山三峰,望石二柱,二司門獅二座, 整飭正寢二殿,眼增二宇左右兩廊, 廣癍一祠,各門甬道之類皆補葺煥然。又以門外車馬之行直突神祠,虞其褻也,遂於門外建屏壁一座,又建古樓一楹。工興於熱靖丙辰正月落成。至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 為正殿五楹,寢宮三楹,東廊七楹,西廊七楹,前為戟門,門前有戲樓向陽三門。
相傳,在古代,“城隍”為城池守護神,是道教之神,“翦惡除凶,護國保邦”之神。各地城隍都立歷代忠臣義士或鄉賢名流,死後受民眾祀奉的,有的是歷代皇帝敕封的。
民國十五年(19說年),廟中神像被北閥軍毀掉,後又復修。正殿供城隍老爺,後殿及東西兩廓房均塑有司之神。
抗日戰爭時期,廟內神像被廢除,抗日民主政府曾在這裡興辦國小教師 訓練班。解放前後,人民政府先後在這裡開辦多期師範講習班。建國後, 廟中所存殿堂先後拆除,建起城關最早的完全國小,1967年後改辦城關初級中學,至縣城搬遷後全部拆除。市文物管理所現存城隍廟兩根龍柱。
城隍廟復建於肥城市新城街道辦春秋古城內,有道教修行人入住。
供奉神明
城隍廟主殿供奉肥城城隍神、側殿分別供奉慈航真人和文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