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濕熱證

肝脾濕熱證,中醫病證名。是指濕熱中阻,肝失疏泄,脾失健運,以脅脹、腹脹、噁心厭油,或見黃疸、大便不爽,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病因,病機,辨證要點,治法,常用中藥,常見病證,肝脾濕熱型 鼓脹,肝脾濕熱型 丹毒,常用腧穴,預防調護,

病因

肝脾損傷,濕熱蘊結。

病機

肝脾先傷,氣滯濕阻,此時以實為主,進而濕濁內蘊中焦,即可郁而化熱,而致濕熱蘊結,出現濕熱困脾之後,腹大堅滿,脘腹繃急,煩熱口苦,渴不欲飲等特徵。

辨證要點

腹大堅滿,脘腹繃急,煩熱口苦,渴不欲飲,苔黃膩或灰黑而潤,脈弦數。

治法

清熱利濕,攻下逐水。

常用中藥

茵陳、金錢草、山梔、黃柏、蒼朮、厚朴、砂仁、大黃、豬苓、澤瀉、車前子、滑石。

常見病證

肝脾濕熱型 鼓脹

臨床表現:腹大堅滿,脘腹繃急,外堅內脹,拒按,煩熱口苦,渴不欲飲,小便赤澀,大便秘結或溏垢,或有面目肌膚發黃,舌邊尖紅,苔黃膩或灰黑而潤,脈弦數。
治法:清熱利濕,攻下逐水。
常用方劑:中滿分消丸合茵陳篙湯加減。
常用中藥:黃芩、黃連、知母、茯苓、豬苓、澤瀉、厚朴、枳殼、半夏、陳皮、砂仁、薑黃、乾薑、人參、白朮、甘草、茵陳、梔子、大黃。
針灸瀉法:足三里、中脘。

肝脾濕熱型 丹毒

臨床表現:發於腰胯肋下,紅腫蔓延,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治法:清肝泄熱利濕。
常用方劑:柴胡清肝湯或花斑解毒湯加減。
常用中藥:柴胡、黃芩、生山梔、龍膽草、生地、丹皮、赤芍、銀花、連翹、車前子、生甘草。
針灸療法:足三里、中脘、行間。

常用腧穴

足三里、中脘、行間等。

預防調護

鼓脹者,注意保暖,避免反覆感邪;注意勞逸結合,病情較重時應多臥床休息,腹水較多者可取半臥位,避免勞累;注意營養,避免飲酒過度,病後應忌酒及粗硬飲食,腹水期應忌鹽;宜安心靜養,避免郁怒傷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