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胃百合湯《夏度衡醫案》

肝胃百合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夏度衡醫案》。具有疏肝和胃,活血化瘀之功效。主治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胃脘疼痛,噯氣吞酸,心煩口苦,脘區壓痛,大便色黑,舌質淡紅,苔薄微贊,脈弦細。臨床常用於治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十二指腸壺腹炎及胃神經官能症等屬肝胃不和、肝鬱氣滯血瘀、肝胃鬱熱者。

基本介紹

  • 名稱:肝胃百合湯《夏度衡醫案》
  • 出處:《夏度衡醫案》
  • 功用:疏肝和胃,活血化瘀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加減化裁,

組成

柴胡、黃芩、烏藥、川楝子、鬱金各10g,百合30g,丹參15g。

用法用量

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服。

功用

疏肝和胃,活血化瘀。

主治

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胃脘疼痛,噯氣吞酸,心煩口苦,脘區壓痛,大便色黑,舌質淡紅,苔薄微贊,脈弦細。

方義

本方取性平之柴胡.微涼之鬱金,性寒之川楝子,微溫之烏藥以疏肝解郁,理氣和胃。烏藥雖溫,但不剛不燥,能順氣降逆,疏暢胸膈之逆氣,與苦寒性降之川楝子為伍,相互抑其弊而暢其長,於氣陰無損也。久病人絡,氣滯血瘀,絡損血傷,故用丹參、鬱金以活血通絡,祛瘀生新。氣鬱久之化火,血瘀久之生熱,本方又取黃芩以清解肝胃之熱。久病致虛,當以補之。但溫補則滯胃,滋膩之藥又礙脾,故重用百合、丹參清輕乾補之品,以益氣調中,生血,養胃陰。本方在歸經上,或入脾胃,或走肝經。合而為之,不燥不膩,能取得多方協調。標本兼顧,疏理調補,相配得當的作用。不僅緩解病情較快.而且宜於久服,從而達到根治的目的。

運用

臨床常用於治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十二指腸壺腹炎及胃神經官能症等屬肝胃不和、肝鬱氣滯血瘀、肝胃鬱熱者。

加減化裁

胃部灼熱,加蒲公英15g,灼熱喜按喜溫飲,加高良姜3g,胸部痞滿發脹,加九香蟲3g;吐酸水,加生牡蠣30g,或瓦楞子30g;大便結,加火麻仁10g;大便色黑,加桃仁10g,脾胃虛弱,加明黨參、黃耆各12g,十二指腸潰瘍,加白芍12g、甘草10g。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