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細胞凋亡

肝細胞凋亡

肝細胞凋亡(apoptosis)為自身程控性細胞死亡,多屬於生理過程:肝細胞通過嗜酸性變而發生固縮,胞體變小,胞質變緻密,核濃縮以致消失,形成嗜酸性小體。這種死亡是主動的,耗能的單個細胞壞死,胞漿不呈現適應性反應。而肝細胞壞死多見於肝臟損傷性病變中,肝細胞嚴重水變性而高度腫脹,發生氣球樣變,進而細胞膜溶解和核破裂,核溶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肝細胞凋亡
  • 外文名:apoptosis
  • 本質:自身程控性細胞死亡
  • 屬於:生理過程
名詞解釋,細胞凋亡概述,形態學檢測,病毒性肝炎與細胞凋亡,小結與展望,

名詞解釋

有人形象地把肝細胞凋亡比喻為秋葉凋落,秋天樹葉脫落是為了保存水分以備來年生長,而肝細胞凋亡是為了肝細胞的再生,是為維持內環境穩定的一種自主性的自殺現象。因此肝細胞凋亡不同於肝細胞壞死。但在同一肝炎患者的肝穿刺組織中,可以見到細胞壞死和細胞凋亡同時存在。

細胞凋亡概述

細胞凋亡(apoptosis)是細胞死亡形式之一,它以細胞DNA發生特異性的降解,形態上表現為核固縮、胞膜發泡和凋亡小體形成為特徵,是由特定的基因調控,無明顯細胞溶解的自殺過程。諸多生理及病理過程均有凋亡參與調節。近來大量的研究表明,細胞凋亡在肝細胞損傷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肝細胞凋亡是目前各國科學家研究的一個熱點,現已確定與急慢性肝炎的發病有著密切的關係。探索肝細胞凋亡的機制,了解凋亡順序化的環節,不僅可以用於指導臨床對肝炎的診斷,而且可以為探索治療肝炎新的方法提供新的途徑和依據。
細胞凋亡是細胞死亡的形式之一,多數研究顯示,在各種肝疾病中,肝細胞損傷的結果可導致肝細胞凋亡,抑制細胞凋亡可達到保護肝細胞損傷的目的,凋亡抑制劑的運用將為臨床上防治各種肝損傷提供新的途徑

形態學檢測

根據凋亡細胞固有的形態特徵,人們已經設計了許多不同的細胞凋亡形態學檢測方法
一未染色細胞:凋亡細胞的體積變小、變形,細胞膜完整但出現發泡現象,細胞凋亡晚期可見凋亡小體。
貼壁細胞出現皺縮、變圓、脫落。
二染色細胞:常用姬姆薩染色、瑞氏染色等。凋亡細胞的染色質濃縮、邊緣化,核膜裂解、染色質分割
成塊狀和凋亡小體等典型的凋亡形態。

病毒性肝炎與細胞凋亡

暴發性病毒性肝炎 有研究間接認為暴發性肝炎的發生與細胞凋亡有關,因為暴發性肝炎血液中可溶性Fas配體(sFasl)含量明顯高於正常人,並與血液中ALT、AST並行升高,呈明顯的正相關(5)。Fas抗體可誘導鼠發生暴發性肝功衰,蛋白水解酶抑制劑可抑制肝細胞凋亡,減輕Fas抗體引起的肝損傷程度(6)。
慢性病毒性肝炎 有研究報導,慢性B肝與C肝患者肝活檢標本中,肝細胞凋亡率明顯高於正常人,前者在平均6‰左右,後者在1‰以下,兩組在統計學上有顯著差異。慢性病毒性肝炎病檢中常見嗜酸性小體,局灶性死亡,現在認為均是調亡的典型表現,而且,經IFN-α治療後,肝臟的凋亡情況明顯改善,肝功能發生好轉(7)。這些都提示細胞凋亡與慢性病毒性肝炎有關。
細胞凋亡與酒精性肝病 給大鼠長期餵飼酒精,鼠肝細胞凋亡的比例會明顯增加。Kawahara等為研究人酒精性肝病的凋亡情況,通過運用對Lewis抗原及斷裂的DNA(兩者均為凋亡之表現)的檢測,發現除脂肪肝外,處於臨床各期的酒精性肝病患者活檢標本均發現有凋亡的表現,而且有意義的是凋亡多者轉氨酶活動增強(8)。
細胞凋亡與膽源性肝損傷 膽道梗阻引起肝細胞分泌及排泄膽汁發生障礙,肝細胞內外膽汁濃度升高。體外實驗表現,膽汁中的膽紅素膽汁酸可使培養的鼠肝細胞發生凋亡,表現典型的凋亡時的形態學及生化學變化,且呈濃度依賴與時間依賴效應,濃度越高凋亡越多,作用時間越長,凋亡亦增加(1)。由此可知,肝細胞凋亡亦可能參與了膽源性肝損傷的病理機制。
細胞凋亡與膿毒血症引起的肝損傷 Haendeler等(9)利用豬內毒休克動物模型觀察了肝細胞凋亡的情況,假手術組凋亡率有輕度的升高為對照組的166%±14%,但膿毒血症組升高明顯,達到295%±11%,而且在膿毒血症組肝細胞電泳時出現了梯狀DNA帶。
細胞凋亡與肝缺血再灌注損傷 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肝損傷。Sasaki等(10)在研究肝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動物實驗發現,缺血再灌注損傷可引起鼠肝細胞凋亡,而且凋亡多發生在再灌注後早期。Kuo等(11)觀察了35例臨床同種異體肝移植術後肝活檢標本的凋亡情況,將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程度分級,隨損傷程度的加重,凋亡的細胞數目增多,輕度損傷者凋亡率為0.3%±0.1%,而中度與重度損傷分別達1.7%±0.3%與6.7%±1.6%,而且凋亡的程度與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生化學與病理學參數平行,呈正相關(11)。以上研究均提示細胞凋亡與肝缺血再灌注損傷密切相關。
細胞凋亡與肝移植物排異反應 有人對鼠肝移植標本行組織學檢查,不僅凋亡信號陽性,而且細胞凋亡比例隨排異反應的演進而增加,隨排異反應的消退而減少,細胞凋亡反映了排異反應的嚴重程度(12)。也有研究顯示同種異體肝移植鼠動物模型的早期(2~7天),肝酶學指標升高與凋亡指數升高呈平行狀態,第2天、3天、4天、7天的凋亡指數分別為0.25%、0.38%、0.47%及1.58%,而GST的含量依次為74ng/ml、86ng/ml、255ng/ml與1710ng/ml,而且包括實質細胞在內,膽管細胞也發生凋亡。這些也說明細胞凋亡與肝移植引起的排異反應有關(13)。

小結與展望

近來的研究多認為各種病因引起的肝細胞損傷與細胞凋亡有密切的關係,抑制肝細胞凋亡可以達到保護肝細胞的作用。雖然在這一方面研究仍處在體外實驗及動物實驗水平,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各種凋亡抑制劑的運用可望為臨床上各種肝疾病如急性病毒性肝炎、膿毒血症或炎性反應綜合徵、藥物性肝炎、肝缺血再灌注損傷、肝移植物的排異反應等引起的肝損傷的防治及在供肝的保護方面提供新的思路,探索新的路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