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片形吸蟲病

肝片形吸蟲病

肝片形吸蟲病致病: 肝片形吸蟲後尾蚴、童蟲和成蟲均可致病,後尾蚴和童蟲經小腸、腹腔和肝內移行均造成機械損害和化學刺激腸壁可見出血灶肝組織可表現出廣泛炎症(損傷肝炎)童蟲損傷血管可致肝實質梗塞隨著童蟲成長損害更加明顯而廣泛可出現纖維蛋白腹膜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肝片形吸蟲病
  • 別稱:肝蛭病
  • 疾病分類:感染科
  • 症狀體徵:早期可出現蕁麻疹、劃痕征
疾病概述,疾病描述,症狀體徵,疾病病因,診斷檢查,治療方案,安全提示,

疾病概述

牛患肝片吸蟲病的症狀常呈慢性發展,蟲體達到肝臟時常常不表現出症狀。但隨著蟲體的生長,症狀日漸顯著。牛出現食欲不振或異嗜,下痢,周期性瘤胃臌脹,前胃弛緩,被毛無光,貧血消瘦,最後出現頸下、胸下、腹下冷性水腫等症狀,最後衰竭倒地死亡,造成巨大損失。

疾病描述

肝片形吸蟲病是一種嚴重危害牛、羊等反芻動物的蠕蟲病,又稱肝蛭病。其蟲體片形呈棕紅色,長20-75毫米,寬10-13毫米,寄生於牛、羊的肝臟膽管中,可引起牛羊消瘦、貧血、水腫、生長發育遲緩,發生功能障礙,常造成牛、羊大批死亡。牛、羊肝片吸蟲病多發生在夏、秋雨季,但由於此時牛、羊營養狀況良好,所以通常不見症狀表現。進入冬季以後,特別是春季牛、羊營養狀況不良時,臨床狀況便很快表現出來。

症狀體徵

1、病史 一般在生食水生植物後2~3個月,可有高熱。體溫波動在38~40℃之間,持續1~2周,甚至長達8周以上,並有納差、乏力、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等症狀。數月或數年後可出現肝內膽管炎或阻塞性黃疸。生食羊肝者應注意有無咽部水腫、充血、暫時性吞咽困難、呼吸困難及耳聾等。
2、體檢 早期可出現蕁麻疹、劃痕征、右肺底部捻發音和胸膜摩擦音,肝臟明顯腫大,質較硬,有壓痛,脾亦可增大,腹水常見,可自行消失。慢性期可出現膽管炎或膽道阻塞,如有膽道出血,則貧血明顯。異位肝片形吸蟲病,可出現胃、胰腺、腹腔內或右季肋部皮下腫塊。

疾病病因

注意詢問有無食用生水芹菜、萵苣等水生植物或飲用過疫區生水及食用時間、地點。

診斷檢查

(1)白細胞及嗜酸粒細胞增多;貧血常見;血沉較快。
(2)肝功能異常,ALT、AST活力增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膽紅素增高。
(3)IgG、IgM、IgE升高,IgA正常。
(4)蟲卵檢查:可從糞便或十二指腸液中用塗片法、漂浮法、沉澱法、汞—碘醛濃集法等查蟲卵。
(5)肝穿刺活檢或腹腔鏡活檢可找到蟲卵肉芽腫或成蟲切面。
(6)免疫學試驗:可用補體結合試驗、免疫螢光試驗、對流免疫電泳、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及間接血凝試驗等。
(7)其他檢查:腹水為滲出液,白細胞數增加,嗜酸粒細胞明顯增高;肺部X線攝片可發現肺部浸潤;肝臟超聲檢查或CT或MRI掃描,可見“假性肝腫瘤物”;膽道造影有時可發現肝片形吸蟲的陰影。

治療方案

1、按內科常規護理。
2、如有肝硬化腹水,需按肝硬化常規治療;
3、殺蟲治療
(1)硫雙二氯酚(別丁):為首選藥物,常用劑量為50mg/(kg·d),分3次服,隔日服用,15治療日為1療程;
(2)依米丁(吐根鹼):1mg/(kg·d),肌內或皮下注射,1/d,10d為1療程,對消除感染,減輕症狀有效,但可引起心、肝、胃腸道及神經肌肉的毒性反應,需在嚴格的醫學監督下使用,每次用藥前檢查腱反射、血壓、心電圖,並臥床休息。
(3)三氯苯達唑:12mg/kg,頓服,或第一天5mg/kg,第2天10mg/kg,頓服,可能出現繼發性膽管炎,可用抗生素治療。

安全提示

1、肝片形吸蟲呈世界性分布,國外個別地區有局部流行區存在。在我國人群感染率為0.002%~0.171%,散發於15個省市,其中以甘肅省的感染率為最高。估計全國感染人數為12萬左右。肝片形吸蟲寄生的宿主甚為廣泛,除牛、羊外,還可寄生於豬、馬、犬、貓、驢、兔、猴、駱駝、象、熊、鹿等動物。
2、人體感染多因生食水生植物如水田芹等莖葉。在低洼潮濕的沼澤地,牛、羊的糞便污染環境。又有椎實螺類的存在,牛、羊吃草時便較易造成感染。
3、防治此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