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腺癌是一種罕見的原發性肝臟囊性惡性腫瘤,好發於中年女性,男女比例約為1:4,病因不明。本病多採取手術治療,一般預後較好。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腫瘤內科
- 常見病因:病因不明,可能是由肝內膽管的囊腺瘤惡變而來
- 常見症狀:上腹部腫塊、上腹不適、腹痛、腹脹、乏力、食慾缺乏等
病因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上腹部腫塊、上腹不適、腹痛、腹脹、乏力、食慾缺乏、體重下降,偶爾可因腫瘤壓迫膽管而出現黃疸,部分患者可伴有噁心、嘔吐、發熱等症狀。
2.體徵
體格檢查可有肝大,並可觸及肝臟腫塊,表面平滑,有囊性感,隨呼吸上下移動,多無腹水形成。
檢查
可顯示腫瘤的大小、形態、所在部位以及肝靜脈或門靜脈內有無癌栓,是比較有診斷價值的無創性檢查方法。
2.CT檢查
腫瘤在肝實質內常形成巨大腫塊,甚至可達20cm以上。平掃表現為低密度囊性病變,常為多房,亦可單房。囊壁和間隔可以鈣化,囊壁某些部分較厚,有乳頭狀突起並有增強效應。
3.肝動脈造影
可見成簇的異常血管分布於腫瘤邊緣,囊壁和分隔可有造影劑積聚。
4.實驗室檢查
早期肝功能多正常。血清CA19-9可增高,囊液內CA19-9濃度可高於單純性肝囊腫數倍。
診斷
周緣及囊內分隔有異常血管影像等,應考慮肝囊腺癌的可能。
鑑別診斷
1.肝囊腺瘤大多見於中年女性,由於其影像學改變與肝囊腺癌相似,故在臨床上很難鑑別,多需依靠組織病理學診斷。
2.肝囊腫為單個或多個邊緣銳利的囊性改變,無囊性分隔。
3.肝囊蟲病CT檢查為多個或單個圓形或卵圓形囊性低密度灶,囊壁有串珠狀結節並伴鈣化;B超檢查可見內囊壁上子囊等,結合病史診斷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