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動態血池顯像

肝血池顯像是肝血管瘤首選檢查專案。靈敏度92%,特異性100%,準確率96%。

基本介紹

  • 名稱:肝動態血池顯像
  • 所屬分類:放射性核素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檢查過程,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1)肝血流灌注相動脈期:注射藥物後,放射性通過心臟、肺部顯影后2-4秒腹主動脈開始顯影,繼續2-4秒雙腎及脾顯影,而肝區不出現明顯放射性;
(2)肝血流灌注相靜脈期:雙腎顯影后約12-18秒,肝區放射性持續增加,並高於腎臟;
(3)肝血池相平衡期:30分鐘或更長時間後,顯像劑在血液中充分混合,達到平衡狀態時可觀察到心、脾、肝等血池影像。正常情況下肝區放射性分布均勻,強度一般低於心血池影和脾影。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一)肝血流灌注相動脈期:1.全肝普遍增高:肝硬化、門脈高壓;2.肝內膠體顯像缺損區局部肝動脈血供增強:肝實質腫瘤,肝血管瘤內機化也有此表現。
(二)平衡期:1.過度填充:肝血管瘤;2.不填充:肝囊腫、肝膿腫、肝硬化結節等;3.填充:肝癌、轉移性肝癌、良性實質性腫瘤或血管瘤等。

注意事項

檢查前準備:懷孕婦女及老人,小孩在進行本檢查時應該先徵詢醫生意見。 檢查時要求: (1) 檢查時需要口服或靜脈注射放射性核素藥物。口服病人一定要遵照醫囑,按時按量服藥,不能少服或隨便丟棄,病人在檢查後,應該多飲開水或口服維生素C,對身體有一定好處。 (2) 分析結果時應注意其他病理生理情況的影響。 不適宜人群:嚴重心肺功能受損者慎用。

檢查過程

套用ECT成像進行檢查,放射性藥物引入人體,經代謝後在臟器內外或病變部位和正常組織之間形成放射性濃度差異,將探測到這些差異,通過計算機處理再成像。

相關疾病

肝血管瘤,肝硬化

相關症狀

肢體忽冷忽熱,時紅時白,肝轉移,血吸蟲導致的肝硬化,門體側支循環,門脈高壓,梅毒肝,脈搏脫漏,腹脹,黃疸,腹部腫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