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試驗是指反映肝合成、代謝、轉運、免疫調節功能和肝細胞損傷的試驗,常用於肝臟疾病的診斷和療效觀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肝功能試驗
- 操作方法:血清蛋白測定、血清酶測定等
- 臨床意義:常用於肝臟疾病的診斷和療效觀察
檢查前準備
操作方法
不同種類蛋白質常採用不同方法測定。白蛋白、球蛋白等常用化學法和電泳法進行測定,纖維蛋白原常用熱沉澱比濁法測定,甲胎蛋白常採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或放射免疫分析法等進行測定。
2.血清酶測定
常檢測血清中的轉氨酶、鹼性磷酸酶、γ-谷氨醯轉移酶、單胺氧化酶等,一般套用賴氏比色法和速率法檢測。目前臨床常用速率法,多採用半自動分析儀進行測定,取血清、相應底物緩衝液,立即吸入自動分析儀,在37℃環境中孵育,在特定波長下比色,進行吸光度測定,計算相應酶的活性。
3.血清膽紅素測定
通常採用重氮試劑法或膽紅素氧化酶法進行血清膽紅素測定,按測定物質的種類在試管中加入血清和相應的試劑,混合後在特定波長下比色,讀取各管吸光度,比對確定相應膽紅素濃度。
4.血清膽汁酸測定
常用測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譜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酶免疫分析法、膽酸酶比色法,其中膽酸酶比色法簡便、快速,可手工操作,也能進行自動化分析,是臨床實驗室常用的血清膽汁酸測定方法,具體操作為:在試管中加入血清和含有酶的特製試劑,混合後在特定波長下比色,讀取各管吸光度,計算膽汁酸濃度。
5.血氨測定
方法有微量擴散法、離子交換法、谷氨酸脫氫酶法和氨離子選擇電極法,其中微量擴散法已淘汰,目前套用最多的是谷氨酸脫氫酶法,在試管中加入血清、a-酮戊二酸和還原型輔酶Ⅱ,最後加入谷氨酸脫氫酶,血氨的下降速率與血氨濃度成正比,在特定波長處測定吸光度,與同樣處理的標準管比較,計算血氨含量。
6.凝血因子測定
(1)凝血酶原時間(PT):待測血漿加入過量的含鈣組織凝血活酶,重新鈣化的血漿在組織因子存在時通過外原性激活途徑激活因子X成Xa, Xa使凝血酶原轉變為凝血酶,凝血酶使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而凝固,測定凝固所需時間即為凝血酶原時間。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待測血漿加入凝血活酶,在鈣離子的參與下纖維蛋白轉化為不溶性的纖維蛋白而凝固,測定凝固所需要的時間即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3)凝血酶時間測定(TT):待測血漿加入適量凝血酶,纖維蛋白原轉化為不溶性的纖維蛋白而凝固,測定所需時間即為凝血酶時間。
(4)纖維蛋白原濃度測定:高濃度的凝血酶存在時,待測稀釋血漿的凝固時間與其纖維蛋白原含量成反比關係。測量該稀釋血漿凝固時間,換算即得纖維蛋白原濃度。
7.血清前白蛋白測定
常用測定方法有醋酸纖維素薄膜電泳法、免疫擴散法及散射比濁法。
臨床意義
肝病患者的血清蛋白均可有一定程度的質和量改變,根據肝病的性質、程度和病期而有所不同,很多其他疾病如急、慢性感染,惡性腫瘤,結締組織疾病,胃腸道疾病和營養不良等,均可有血清蛋白變化。
2.血清酶
(1)轉氨酶:肝細胞受損的靈敏指標,升高見於肝炎、肝硬化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肝損害等。
(2)鹼性磷酸酶:正常人血清鹼性磷酸酶主要來自肝和骨骼,其活性可作為肝膽和骨骼疾病的輔助診斷指標。
(3)γ-谷氨醯轉移酶:主要用於診斷肝膽疾病,原發性或轉移性肝癌、阻塞性黃疸肝內或肝外性膽道阻塞、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時血清γ-谷氨醯轉移酶升高。
(4)單胺氧化酶:肝硬化、急性重型肝炎時,單胺氧化酶活性明顯升高。
3.血清膽紅素
血清總膽紅素測定可幫助診斷有無黃疸、黃疸的程度及類型,直接膽紅素(結合膽紅素)和血清總膽紅素同時測定,兩者比值可用於鑑別黃疸類型。
4.血清膽汁酸
任何引起肝細胞損傷的病理過程都可能引起血中膽汁酸升高,見於各種類型的肝病、肝硬化、脂肪肝,也見於急、慢性膽道阻塞。其中空腹膽汁酸測定是一種敏感、特異性強並相對簡單的肝功能試驗,是最敏感的肝功能試驗之一,特別適用於可疑有肝病但其他生化檢查結果正常或輕度異常患者的診斷。
5.血氨
血氨測定主要用於肝昏迷患者的檢測和觀察。對有嚴重肝功能障礙患者是否能進食高蛋白以補充營養,也需要測定血氨含量來加以判斷,臨床也常用血氨測定作為嚴重肝功能障礙患者腸道補充高蛋白飲食的控制和觀察指標。
6.凝血因子
肝臟與血液凝固關係密切。除鈣離子及20%因子Ⅷ外,各種凝血因子均在肝內合成。最常用的方法是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動度的測定。重症肝炎患者,若凝血酶原活動度低於40%且持續不升者,是預後不良的指標。
7.血清前白蛋白
全部由肝細胞合成,其半衰期僅為1.9d,顯著短於血清白蛋白。因此對於急劇發生的肝損害(如亞急性肝壞死),尤其是起病1周內的肝損害有特殊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