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肛門周圍鱗狀上皮癌

肛管-肛門周圍鱗狀上皮癌是指起源於肛管和(或)肛門周圍正常上皮組織化生的鱗狀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其預後與腫瘤分化程度及有無淋巴轉移有關。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普通外科
  • 常見病因:主要由慢性炎症長期刺激引起。
  • 常見症狀:持續性的肛門疼痛,便後加重或肛緣緩慢生長腫物,伴肛周不適和皮膚瘙癢。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主要是慢性炎症長期刺激引起的。如慢性肛管炎時,肛管周圍黏膜的鱗狀上皮化生。

臨床表現

肛管-肛門周圍鱗狀上皮癌分為肛管鱗狀上皮癌和肛周鱗狀上皮癌,其臨床表現有所不同。
1.肛管鱗狀上皮癌
表現為持續性的肛門疼痛,便後加重,可伴有便血、糞便變細、排便次數增多和排便不盡感。
2.肛周鱗狀上皮癌
表現為肛緣緩慢生長腫物,伴肛周不適和皮膚瘙癢,疼痛和便血比較少見。如腫瘤進展導致潰瘍形成,可出現疼痛和出血。

檢查

1.肛管鱗狀上皮癌
直腸指診可觸及隆起型固定腫物,質硬、位置固定並有壓痛。
2.肛周鱗狀上皮癌
直腸指診可在肛周觸及質硬腫物,並有潰瘍,腹股溝淋巴結易發生轉移而腫大。

診斷

1.肛管鱗狀上皮癌
臨床表現沒有特異性,腫瘤直徑較小、細胞分化差、易浸潤周圍組織器官、早期發生淋巴和血行轉移,惡性程度高、預後差。根據病史,常規行直腸指診,若肛管內觸及腫物,再行肛門鏡或結腸鏡檢查,並取活檢行病理學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2.肛周鱗狀上皮癌
肛周腫物或僅為肛周皮膚瘢痕質硬,應高度懷疑本病。腫瘤進展形成潰瘍後,邊緣凸起,有出血,高度懷疑本病。確診需取組織行病理學檢查。

鑑別診斷

1.肛管鱗狀上皮癌
臨床表現沒有特異性,易與直腸癌、內痔和肛瘺等混淆,應進一步檢查加以鑑別。
2.肛周鱗狀上皮癌
肛周鱗狀上皮癌的肛周腫物易與肛裂、肛門濕疣、肛周克羅恩病、肛周瘙癢症、基底細胞癌、肛瘺和肛周特異性潰瘍等混淆,應進一步檢查加以鑑別。

治療

根據腫瘤部位、有無周圍組織器官浸潤和淋巴結轉移確定治療方案。
1.局部切除
僅適用於早期肛管鱗狀上皮癌。對於直徑小於2厘米、活動性可、細胞分化較好、無遠處轉移和局部浸潤的肛管鱗狀上皮癌,可行廣泛性局部切除,包括腫瘤周圍至少2.5厘米的皮膚和皮下組織,必要時應切除深部肌肉。
2.經腹會陰聯合切除術
適用於腫瘤直徑較大、固定、細胞分化差、有周圍組織器官浸潤者。需廣泛切除肛周皮膚和脂肪組織,不清掃盆腔淋巴結和不在根部結紮腸系膜下動脈。如合併腹股溝淋巴結轉移,可
一期或二期行淋巴結清掃。
3.放療和化療
與根治性手術療效相似,部分患者經治療後可痊癒。放療總量約30戈瑞(Gy),照射肛門、盆腔和腹股溝等處;化療可減少放療劑量和增強療效。放化療結束後6周行病理學檢查,未發現腫瘤組織者可繼續觀察,發現腫瘤組織殘留者需行經腹會陰聯合切除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