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瓣

肛瓣

肛柱下端之間,彼此借半月形的黏膜皺襞相連,這些半月形的黏膜皺襞稱肛瓣。

在肛管各肛柱下端彼此借半月形黏膜皺襞相連,這些半月形的黏膜皺襞稱肛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肛瓣
  • 外文名:valvulae anales
  • 拼音:gāng bàn
  • 位置肛柱下端之間
  • 定義肛柱下端之間的半月形的黏膜皺襞
位置及功能,解剖結構,相關疾病,

位置及功能

肛管上段的黏膜形成6~10條縱行的黏膜皺襞,叫肛柱。各柱的下端有半月形的小皺襞相連,稱為肛瓣。在肛瓣與相鄰二柱下端之間有小凹陷,稱為肛竇。各肛瓣與肛柱下端,共同連成鋸齒狀的環形線,稱為齒狀線,為皮膚和黏膜相互移行的分界線。齒狀線以下光滑而略有光澤的環形區域,稱為肛梳或痔環。痔環和肛柱的深面有豐富的靜脈叢,此叢如淤血擴張則易形成痔,在齒狀線以上者稱為內痔,以下者稱為外痔
直腸周圍有內、外括約肌圍繞。肛門內括約肌由直腸壁環行平滑肌增厚而成,收縮時能協助排便。肛門外括約肌是位於肛門內括約肌周圍的環行肌束,為骨骼肌,可隨意括約肛門。

解剖結構

1、肛柱:或稱直腸柱、Morgagnis柱,為直腸腔內壁垂直的黏膜皺襞,約6-14個,柱長1-3cm,寬0.3-0.6cm,是肛門括約肌收縮的結果,直腸擴張時此柱消失。各直腸柱下緣借半月形的黏膜皺襞相連,這些半月形的黏膜皺襞稱肛瓣或直腸瓣,有6-12個,是原始肛膜的遺蹟,沒有瓣的功能。相鄰兩肛柱下端與肛瓣共同圍成一個小隱窩,稱肛隱窩,又名肛竇或Morgagnis隱窩,6-8個,呈漏斗狀,竇口朝腸腔內上方,竇底伸向外下方,竇深一般約0.3-0.5cm,在肛竇底或肛瓣上有肛腺的開口。在肛瓣的下方有三角形的上皮突起,約2-6個,高0.2-0.3cm,稱肛乳頭。
2、輔助結構
解剖觀察發現正常人兩側肛門動脈的分支,在肛後連合處吻合較好者僅有15%,而85%的人無吻合,該處小血管密度低於前連合和兩側,形成乏血管區。肛門動脈穿經內括約肌間隔處發出的小支與肌纖維呈垂直方向進入肌內,有可能因肌肉痙攣性收縮壓迫血管,加重肛後連合的缺血現象。

相關疾病

1、肛裂是一種獨特的肛門疾病,有獨特的好發部位和獨特的臨床表現;它既非特異性也不是非特異性炎性潰瘍,更不是外傷引起的創口。肛裂是肛緣至齒狀線之間肛管上皮的陳舊裂口,肛裂最常發生於後位正中。急性肛裂表淺,往往可以自愈,病程超過1個月或6周時傷口仍不能癒合,並且肛裂加深,暴露出深層的內括約肌後形成慢性肛裂。
2、臨床特點:排便後撕裂樣疼痛、出血、排便困難,肛門檢查時往往可見肛管上皮縱行陳舊裂口、前哨痔和肛乳頭肥大。
3、治療方法
現已公認:肛裂為一缺血性潰瘍,是因內括約肌痙攣誘發肛後血供嚴重不足導致。一切合理的療法,應當盡力解除缺血-痙攣更缺血這一惡性循環。
治療前應該首先明確發生肛裂的原因,如便秘或腹瀉,並加以妥善的處理,否則僅僅針對肛裂的治療容易導致治療失敗,並且增加復發機會。診斷明確的慢性肛裂可採用手術治療,如擴肛、肛裂切除加肛管成形、括約肌側方切斷等,括約肌切開術有術後肛門失禁的潛在危險,而且造成永久性的括約肌傷害,為此,人們嘗試用藥物替手術,期望通過藥物緩解內括約肌痙攣,改善局部供血,達到癒合肛裂的目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