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後備急方

肘後備急方

《肘後備急方》是一本醫術,由西元四世紀前葉葛洪編著,可用於急診或臨床診療,記載了多種傷寒、瘧疾、結核病、天花、麻瘋等常見疾病的病因、病狀和治療方法。

一千六百年前,我國曾產生過一部既適於急診之用,又便於臨床診療套用的中醫書,這就是西元四世紀前葉,葛洪編著的《肘後備急方》。這部醫書之所以有“肘後”兩字,意思是說可以把它藏於“肘後”衣袖之內而隨身攜帶,以便醫生在進行緊急診療時,能隨時取出參考套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肘後備急方》的性質,跟我們現在所稱的“臨床診療手冊”確是很相似的。
由於為了“備急”,所以這本書內所介紹的藥物,多數是那些能夠“就地取材”容易得到的。有些藥物,即使是一時之間不能就地取得而需購買,其價格也多半是比較低廉的。葛洪在書的自序里,批評有些人編著的醫書雖然標榜為“備急”,卻往往不能簡要地闡述病症性質,而所介紹的藥方,又多是居住於窮鄉僻壤的貧苦病家所不能立時辦到的珍貴藥材。葛洪有鑒於此,所以他在書中更多地採集了民間的單方與驗方,從驗(有效應)、便(便利)、廉(價廉)三方面去著眼。
作為“備急”,書的開頭首先記述了急救,其中有搶救卒中(中風)、昏迷、暴死、急腹症等。在搶救突然昏迷病人的措施里,記述了用指甲陷壓患者唇上的“人中”穴位,或者灸唇下的“承漿”穴位,這是行之有效的簡易急救法。此外,還介紹了用半夏研成粉末,吹入患者鼻中;或是將乾菖蒲搗碎製成如棗核大的藥丸,置於患者舌下以急救昏迷。
對於常見的疾病,《肘後備急方》作了較詳細的記述。其中有:傳染病與寄生蟲如霍亂、傷寒、瘧疾、結核病、天花、麻瘋、腸寄生蟲病等;營養缺乏病如腳氣病;胃腸道疾病如飲食困難、食物中毒;精神神經病如癲癇、狂躁,外科如膿腫、腫塊、蟲獸咬傷、疥瘡、皮膚病。還有五官科疾病、藥物中毒、酒醉、誤吞異物、突發等。症狀的敘述則有咳嗽、中風、水腫、黃疸、腰痛、眩暈等等。
全書記載的疾病種類很多,內容頗為豐富,可以說幾乎包括臨床醫學各科。
對結核病症狀的多樣性,《肘後備急方》描述得很翔實。書中說患者往往有畏寒發熱,時日頗長,精神恍惚不寧,悶悶不樂,渾身感到不適但卻察覺不出何處明顯的痛苦;飲食乏味,四肢無力。這些症狀往往長年累月,逐漸地出現全身遲鈍、衰弱以至死亡。並且指出這種有相當大的傳梁病,甚至引起全家傳染造成“滅門”的嚴重後果。書中還說到,過度勞累,或者大病後尚未復原之時,均易誘發引起結核病。
天花這種烈性傳染病的症狀,《肘後備急方》最早對它作了詳細地描述。書中說其症狀為頭面部與四肢發出豌豆大小的皰疹,短期內即蔓延到全身,皰內有“白漿”,皰隨時會破隨時又會發出新的。若不及時治療,嚴重的多引致死亡。若醫治好,患者的面部出現紫黑色瘢痕,經過一年,顏色才漸消退。
對於腳氣病,《肘後備急方》記載說嶺南人更多罹患,其症狀為最初微微感到下肢疼痛麻木,或兩小腿微腫,或走路、站立時感到腳軟無力,或小腹感覺有些遲鈍。有一種腳氣病表現為小腹腫脹的往往會引起死亡。這表明當時已認識到心臟型腳氣病的嚴重症候。對於腳氣病的治療,《肘後方》記載了用大豆、小豆、牛奶等組成的方劑,現在我們知道,這幾種食物所含的維生素乙,是比較容易被人體所吸收的。上述這些正確的記載是世界醫學史上最早的。
《肘後備急方》對麻瘋病症狀的描述,也是很具體。說開始時皮膚的感覺漸漸變得不靈敏、或者皮膚上感到有蟲爬行一樣的發癢,或出現赤黑色的皮膚。指出它的後果是嚴重的,書中已有對麻瘋病人隔離的記載。
對疾病的診斷,《肘後備急方》記載了黃疸患者的診斷依據。說這種病人開始為眼白“鞏膜”發黃,逐漸地面部及全身都泛黃,提出還可藉助檢查小便來確診,方法是讓患者小便解在白紙上,紙會產生黃顏色。此外,還介紹了用手指檢查小腿浮腫的方法,說“按之沒指”——手指按在浮腫處,局部會出現凹陷。
我國醫學注重預防,這在《肘後備急方》中也有反映,例如在發生疾病流行之年,主張全家人每月定期服藥預防。
水腫與腹水病人的飲食需“忌鹽”,這在現在來說,是很多人知道的。但早在《肘後備急方》里已提出了水腫、腹水病人“勿食鹽”的主張。並且提出要“常食小豆飯、飲小豆汁、鮮魚佳也。”還介紹了羊肉、胡燕、鴨子、蛋黃等富於營養價值的食物。
對於疾病的治療,除了藥物針灸、按摩之外,《肘後方》里還介紹了冷敷、熱敷、水療等方法。此外,書中還引用了古代好些中醫文獻資料,其中有些中醫文獻後已散佚,因此這本古代的“臨床診療手冊”,從存保古代一些寶貴的資料來說,也是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肘後備急方》比較注意當時行之有效的經驗,書名不冠以“黃帝”、“神農”等字樣。作者在自序里說:“世俗苦於貴遠賤近,是古非今,恐見此方無黃帝、倉公、和鵲、逾跗之目,不能採用,安可強乎!”這是作者對一些“厚古薄今”者的感嘆和批評。當然,限於當時的環境困素,書中也存有錯誤的內容,然而,其成就還是主要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