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村內主要居住的民族為漢族、
回族、傣族,其中漢族4698人占總人口的92%,回族59人占總人口的1.2%,傣族321人占總人口6.3%,另外還有極少數的阿昌族、景頗族、佤族、苗族,是一個多民族村,2007年末人均純收入為2478元,耕地總面積3773.9牧,水田2538.7牧,旱地1235.2牧,林地面積7580牧,農村經濟總收入為1434.1萬元,固定資產投資為147萬元,第一產業(農林牧漁業)占總收入比重為76%,第二產業(工業)為101萬元占總收入比重為7%,第三產業總收入為243.1萬元,占總收入的比重為17。
我村主導產業仍然是種植業,其次為石材加工業,及玉雕產業;種植業以優質稻408及優質餌絲谷槓五為主,小春作物以油菜、冬包穀、冬早蔬菜為主,糧食作物種植遍布各自然村,油菜種植主要以荷花池、肖莊的荒田片,冬包穀、冬早蔬菜則以弄煥、花寨、黃果樹、新寨居多,玉雕產業突出在荷花池,石材加工業突出在介斌、新寨及弄煥,而林業產又以銀河、哪旁優先,全村民眾人人有事做,個個爭先進,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各行各業創先爭優,荷花池新農村老年活動中心、早晚村民們自發組織開展健身操、唱歌、舞蹈等文藝節目表演,活動頻繁,有聲有色,科普文化室讀書看報的民眾越來越多,講學習、學科技、講政治、遵紀守法的良好社會風氣已形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5年底,全村有1261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1261戶通電,有94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261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72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445.56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236.7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6畝。 該村到2015年底,有40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4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857.77畝(其中:田2563.94畝,地1293.83畝),人均耕地0.58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7486.9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5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9畝,主要種植枇杷、核桃、番石榴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6345.73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083.2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09.00萬元,畜牧業收入1330.8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0554頭,肉牛721頭,肉羊30頭); 林業收入221.1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5229.95萬元, 工資性收入1004.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083.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玉雕、石材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63.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84人 ,在省內務工323人,到省外務工26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玉雕、石材加工,主要銷售往省內。2015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80.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石材加工、玉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玉雕、石材加工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478戶,共鄉村人口5768人,其中男性2890人,女性2878人。其中農業人口5080人,勞動力4026人。 到2015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09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1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2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81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5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20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857.7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4.5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41.34萬元,有固定資產24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8.4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荷花中心國小,中學生就讀到荷花民族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0公里,距離中學0.1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468人,中學生396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基礎施設薄弱,產業缺乏龍頭企業支撐,行業協會或合作社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農業發展為主,發展鄉村旅遊,朝著生態農業發展,提升手工業水平,著力發展早植煙、石材加工、玉雕產業,加快產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