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影家協會榮譽理事、上海外文學會會員、上
海翻譯家協會會員。1944年9月進入雪聲劇團,成為劇務部成員之一,負責舞台監督和燈光設計等工作。這一時期,不僅盡力協助和配合各演職部門的革新工作,而且在實踐中親自作了不少嘗試和探索。諸如:音樂方面,在首次演出《祥林嫂》時,試驗選用了某些西洋古典音樂唱片為該劇配樂。還在其他演出中自行作曲請樂師演奏,以加強場景氣氛的渲染和襯托人物的內心活動。在演出《琵琶記》時,配合舞台裝置採用三原色原理以變換燈光改變場景氣氛。在演出《嫦娥奔月》時,首次試用雲燈來展現天上人間的界限氛圍。在演出《天明》時,又採用了電影特寫鏡頭聚焦照光的手段,使演、景、光三者在舞台上一氣呵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擬音方面,親自參與製作一些擬音器械,還利用電風扇模擬出某些音響,增強了演出的效果和真實感。1946年,針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編寫了以反暴政為主題的古裝神話劇《嫦娥奔月》(由雪聲劇團上演)。1948年,為諷刺四大家族和揭露舊上海的黑暗和罪惡,編寫了時裝劇《賊夫人》(由東山越藝社范瑞娟、傅全香領銜主演)。此外,還編寫了越劇開篇《文天祥》,由范瑞娟在電台播唱並灌制了唱片。1949年上海解放後不久,參加上海市軍管會文藝處舉辦的地方戲劇研究班學習。年底,進入“華東革大”學習,離開了越劇界。50年代初,先後進入“上海俄專”(現為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譯製片廠學習、工作,直至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