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清和

肖清和

肖清和,男,出生於1980年,安徽潛山人。上海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2011年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末清初天主教史、宗教哲學等,並已取得一系列較具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肖清和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潛山
  • 出生日期:1980年
  • 職業上海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主要成就:“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第五屆博士論文獎
  • 代表作品:《天會與吾黨: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體研究》
求學生涯,學術成就,主要論著,研究項目,

求學生涯

肖清和自小家境貧寒,小升初考試他取得了全鄉第二名的好成績,但因家裡付不起學費而一籌莫展。同齡人都去新學校上學了,而他只能邊放牛邊找書看。
肖清和
那年秋天,他背完了整整一本宋詞。第二年春天,在改嫁的母親的努力下,他終於重返學校。1999年,考上了北京大學哲學系,2003年,以優異成績免試攻讀該系研究生,2005年又由碩士研究生轉為博士研究生,2006年,獲得北京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的資格,2009年分別獲得北京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學術成就

其博士論文《“天會”與“吾黨”: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體之形成與交往研究(1580-1722)》獲2011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並獲香港中文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第五屆博士論文獎,主持或參與國家社科基金多項,著有《20世紀宗教觀研究》(合著)、《<鐸書>校注》(合校)等,在海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十餘篇。 曾赴香港中文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等學術機構參加學術研討會與學術工作坊。

主要論著

著作:
(合校)《<鐸書>校注》,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年。
張志剛主編,(合著)《20世紀宗教觀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天會與吾黨: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體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
學術論文:
《<哀矜行詮>與明末天主教的積善思想》,Logos & Pneuma(A&HCI)42(2015):147-177。
《詮釋與更新:清初傳教士白晉的敬天學初探》《比較經學》4(2014):197-242。
《人際網路與反教運動:<聖朝破邪集>人物關係考》,《世界宗教研究》6(2013):116-125。
《耶穌形象:明末清初西學東傳的一個典型案例》,《東方歷史評論》3(2013):251-268。
《救贖與教化:明清天主教兒童慈善活動探析》,《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9(2013):66-80。
《禮物與明末清初天主教的本土化》,《東嶽論叢》3(2013):81-94。
《求同與辨異:明清第三代基督教徒張星曜的思想與信仰初探》,《比較經學》1(2013):39-84。(國家、重點)
《清初儒家基督徒劉凝生平事跡與人際網路考》,《中國典籍與文化》4(2012):42-54。
《澳門館藏張星曜撰<歷代通鑑紀事本末補後編>探略》,(澳門)《文化雜誌》81(2011):142-164。
《刊書傳教:明末清初天主教中文編輯與出版活動初探》,《天主教研究論輯》9(2011):336-379。
《明清天主教徒宗教生活與組織形式初探》,(芬蘭)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no-Western Studies, 1(2011): 113-134.
《清初儒家基督徒劉凝思想簡論》,《史林》4(2011):73-81。
《靈異故事與明末清初天主教的民間化》,《東嶽論叢》1(2011):29-44。(《中國社會科學文摘》6(2011):84-86。《光明日報》“理論·史學”2011年2月24日11版觀點轉摘)
《詮釋與歧變:耶穌形象在明清社會裡的傳播及其反應》,《廣東社會科學》4(2011):137-147。
《明清天主教研究方法與研究模式回顧(1933-2008)》,(台灣)《宗教哲學季刊》55(2011):117-134。
《明末天主教徒李九標交往考略》,(澳門)《文化雜誌》76(2010):129-150。
《中西之別:明末清初天主教喪葬禮初探》,Logos & Pneuma(A&HCI)33(2010):97-118。
經典、詮釋與漢語神學,《道風》(A&HCI)33(2010):293-305。
《批判與改造:明末清初天主教與道教文化的相遇》,Journal of Sino-Western Communications(ProQuest、EBSCO)2(2010):118-130。
《後現代主義語境中的宗教學研究》,(台灣)《宗教哲學季刊》50(2009):1-16。
身份認同與曆法之爭——以《不得已》與《不得已辯》為中心,《天主教研究論輯》,第5輯,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頁166-220。
李九標與《口鐸日抄》——明末福建天主教徒的交往、身份與宗教生活,載吳梓明、吳小新主編,《基督教與中國社會文化:第三屆國際年青學者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8年,頁167-203。
吳歷與清國中國天主教教會——以《續口鐸日抄》為中心,(台灣)《新世紀宗教研究》,第六卷第四期,2008年,頁112-157。
略論宗教中的意義——以宗教社會學為視角,(台灣)《宗教哲學》,41(2007):頁185-200。
張星曜與《天儒同異考》——清國中國天主教徒的群體交往及其身份辨識,《天主教研究論輯》,第4輯,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頁213-263;(加拿大)《維真學刊》(電子版200702期)。
明末天主教徒群體交往與身份意識:以李九標與《口鐸日抄》為中心,《哲學門》,Vol.8,第一期,2007年,頁155-173。
略論科學與宗教的關係模式,(台灣)《宗教哲學》,39(2007):頁68-84。
明末天主教徒韓霖《鐸書》中的文本理解與詮釋,(台灣)《輔仁宗教研究》,第十四期(2006年冬),頁127-161。
理解與詮釋之間——《鐸書》考辨,《基督教文化學刊》,第13輯,2005春,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頁215-242。
論徐光啟多層面的皈依過程(譯文),(比)鐘鳴旦(Nicolas Standaert),《漢學研究》第十二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10,頁433-447。
書評:
書評:Nicolas Standaert,The Interweaving of Rituals: Funerals in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哲學門》22(2010):340-347。
書評:張先清:《官府、宗族與天主教》,《漢學研究》28(2010):347-353。
書評:黃一農:《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第27期,2007年,頁295-303。
書評:遊子安:《善與人同——明清以來的慈善與教化》,《哲學門》,第七卷(2006)第一冊,頁311-317。

研究項目

2010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清初儒家基督徒思想、信仰與人際網路研究,主持。
2010年,“上海高校選拔培養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專項基金”,主持。
2010年,上海晨光人才“宗教本土化與國家控制:清代中後期的天主教研究”,主持。
2009年,上海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從“絕徼同文”到“西學中源”:明清知識分子對待西學態度之流變及其影響,主持。
2001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博士點基金項目:20世紀宗教觀的主要類型及其方法論分歧,參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