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樂生

肖樂生是宜豐縣博物館館長、中國中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加拿大)世界書法家協會會員、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省考古學會會員,省錢幣學會會員、宜豐書法協會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肖樂生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7年
  • 職業:宜豐縣博物館館長、中國中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
肖樂生肖樂生
肖樂生的藝術成長過程,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從黑洞洞的礦井裡爬出來的,拼出來的。他是礦工的後代,有方印章曰“曾經煤海”,祖宗三代挖煤。1957年,這個礦工的兒子呱呱落地了,青少年地大好時光遇著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物質和精神食糧雙重飢餓的驅趕下,年少的他在朦朧地尋找自己的路。礦區內鋪天蓋地的大字報,標語吸引著他。小樂生常背著書包在這些標語、大字報前駐足觀看,還不時地在手心比劃,他聞不到、也看不出大字報里的腥風血雨,只為那字裡行間的筆走龍蛇。回到家裡使學著寫呀畫呀。那時候,買不到字貼,他只有天天抄毛選、抄毛澤東詩詞、革命現代京劇唱腔。因為家裡窮,他想方設法從其他地方搞點紙和墨,甚至醫院的紫藥水,常常一張紙寫了乾、幹了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1976年,19歲的他成了一名真正的礦工,在這期間,他先後下放農場種過菜、打過鐵、搞過搬運、教過書、下過井、做過電工、搞過工會宣傳。學書法是他業餘時間的主課,花前月下,娛樂場所找不到他的身影。這時的他對書法的追求已到如醉如痴的地步。為了練腕力,他還自製了一支重600克的銅管鐵砣筆。1984年,肖樂生調進了縣博物館,剎時間,他覺得有一種如魚得水、良才遇將之心境。從礦山走入文化殿堂的他無比珍惜這命運的垂青,一頭鑽進了博物館古今文化交融的海洋,如饑似渴地學,廢寢忘食地鑽,日以繼夜地乾。博物館有眾多的文物古蹟、大量的書法碑帖,他一方面為了勝任工作,從古代文中吸取營養,刻苦鑽研田野考古,文物鑑定;另一方面他又系統地學習書法史、書法理論,系統地臨摹古代碑帖,從肅穆端莊的楷書、清麗活潑的行書、跳躍多姿的草書、古樸典雅的篆隸,歷代名家名帖,無所不臨,無所不讀。僅王羲之的蘭亭序就臨摹過百餘遍。他說,歷史上沒有一個只會寫字的書法家,要想書法好,功夫在字外。只有不停地從古今文史、藝術中吸收養份,方可充實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文化底蘊,方可成大家。1987年,肖樂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並得到了邱振中、康莊、傅周海等省內外著名書法家的指教,使他的書法藝術日臻成熟。1988年,宜豐縣成立書法協會,他被推選為會長。89年,他又成功地組織了“洞山杯全國書法大展”,引起了全國書法界的關注,為宣傳“曹洞祖庭”洞山起了積極地作用。樂生雖已達不惑之年,但他在被譽為宜豐一支筆的同時,還不斷地拓展自己的藝術領域和生活空間。近年來,他先後有100多幅書法作品在全國和省地展出、獲獎、出版和收藏,還有作品遠傳美國、日本、加拿大、香港、台灣等地。“藝無止境,只有勤奮方能皓首寒窗無悔”。簡單一語道出了肖樂生地成功之秘。我們有理由相信,從礦井深處走出來的書法家,憑著對書法藝術的執著追求,一定能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藝術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