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德·路易·赫克托爾·德·維拉爾

肖德·路易·赫克托爾·德·維拉爾

肖德·路易·赫克托爾·德·維拉爾(法語:Claude-Louis-Hector de Villars;英語:Claude Louis Hector de Villars,1653年5月8日-1734年6月17日),馬蒂格親王(英語:Prince de Martigues),維拉爾公爵和侯爵、默倫子爵(英語:Marquis and Duc de Villars and Vicomte de Melun),法國波旁王朝時期傑出的軍事統帥。

維拉爾在1671年入伍,在蒂雷納子爵孔代親王盧森堡公爵等人的指揮下屢建戰功,任騎兵上校。曾任駐巴伐利亞大使,回國後晉升為準將。1690年起以騎兵司令身份參加大同盟戰爭,後改任駐維也納大使。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爆發後重返戰場。1702年在弗里德林根戰役中擊敗奧軍,晉升為元帥。1704年奉命鎮壓卡米扎爾起義,1705年獲封維拉爾公爵。1709年任駐佛蘭德法軍司令,在馬爾普拉凱戰役中使約翰·邱吉爾歐根親王的英奧聯軍傷亡慘重。1712年在德南戰役、弗賴堡戰役中擊敗歐根親王,阻止其對法國的攻勢。1714年代表法國簽訂《拉施塔特和約》。同年成為法蘭西學院院士。路易十五登基後成為攝政會議成員,後任國務大臣。1733年晉封為大元帥。波蘭王位繼承戰爭爆發後任盟軍總司令,遠征義大利。1734年在都靈去世,享年81歲。

維拉爾是法國歷史上的六位大元帥之一,在大同盟戰爭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期間屢立戰功,被認為是“圖倫納和孔代之後路易十四手下最優秀的將領”。著有《維拉爾元帥回憶錄》。

概述內圖片來源:1704年亞森特·里戈所繪維拉爾肖像

基本介紹

  • 全名:肖德·路易·赫克托爾·德·維拉爾(法語:Claude-Louis-Hector de Villars)
  • 別名:維拉爾元帥
  • 所處時代:17-18世紀
  • 民族族群法蘭西人
  • 出生地穆蘭
  • 出生日期:1653年5月8日
  • 逝世日期:1734年6月17日
  • 逝世地都靈
  • 主要成就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多次擊敗英奧聯軍
    法國歷史上六位大元帥之一
  • 主要作品:維拉爾元帥回憶錄(第一卷) 
  • 信仰天主教
  • 軍銜法國元帥
人物生平,仕途艱難,大同盟戰爭,鏖戰萊茵河,鎮壓卡米扎爾,德南大戰,晚年生活,主要影響,歷史評價,軼事典故,個性,致殘,人際關係,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仕途艱難

維拉爾(一譯魏拉爾)在1653年5月8日生於法國穆蘭一個著名但貧窮的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外交官皮埃爾·德·維拉爾。
肖德·路易·赫克托爾·德·維拉爾
18世紀末的維拉爾畫像
1664年至1668年,維拉爾就讀於朱利學校(法語:Collège de Juilly)。1670年,17歲的維拉爾參加侍從隊,1671年加入法國陸軍。1672年法荷戰爭爆發,維拉爾任輕騎兵指揮官,表現突出,在強渡萊茵河及6月5日至30日的圍攻馬斯特里赫特戰役中展露了自己的軍事才能。1674年6月16日,21歲的維拉爾在蒂雷納子爵(杜倫尼)的指揮下參與辛謝姆之戰;8月28日,在孔代親王路易二世·德·波旁的指揮下參加塞內夫之戰。因表現優異,於同年底升任騎兵上校。由於維拉爾“對他們(國王及權貴)講話時,膽量之大同在軍中為國效勞時一樣”,從而得罪了國王路易十四的軍備部長盧福瓦侯爵,使得仕途升遷幾乎停滯。
1674年起,維拉爾服役於佛蘭德。1677年4月11日,在盧森堡公爵弗朗索瓦·亨利·德·蒙莫朗西-布特維爾的指揮下參加了蒙特卡瑟爾之戰。

大同盟戰爭

主詞條:大同盟戰爭
奧格斯堡同盟戰爭開始之前,維拉爾曾執行過駐巴伐利亞選侯國宮廷的使命。憑藉非凡的外交手段,他與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結下深厚的友誼。1687年8月12日,他作為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朋友參加了洛林公爵查理五世指揮的豪爾卡尼之戰,在莫哈奇附近戰勝奧斯曼帝國。回到法國後,維拉爾晉升為準將
肖德·路易·赫克托爾·德·維拉爾
被認為是17世紀80年代末維拉爾的畫像
1690年,維拉爾出任駐佛蘭德的盧森堡公爵軍的騎兵司令。7月1日,參加弗勒呂斯之戰。1692年8月3日,參加斯滕凱爾克之戰,擊破英軍。1693年3月晉升為中將。7月29日,參加內爾溫登之戰,與英、荷、德、西聯軍3萬人展開激戰,大敗大同盟軍。在這些戰鬥中,維拉爾表現突出。待到戰爭接近尾聲時,他被派往維也納任大使,完成了外交使命,受到路易十四的讚賞。

鏖戰萊茵河

主詞條: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弗里德林根戰役
1701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Spanish Succession,War of)爆發,維拉爾重返軍隊,成為在阿爾薩斯指揮分遣隊的副將之一。1702年10月14日,他率領一支數量居於劣勢的軍隊主動出擊,在巴登的弗里德林根(Friedlingen)中大敗神聖羅馬帝國統帥、巴登的路德維希·威廉所部,使其損失3000人,接著占領了弗里德林根要塞,鞏固了法國在萊茵河地區的地位。戰後,士兵們連連高呼“元帥萬歲!元帥萬歲!”路易十四聽到捷報,也十分高興,於10月20日正式封維拉爾為元帥,還命他指揮駐紮在德意志地區的法國軍團。
1703年2月25日,維拉爾包圍凱爾,3月9日破城。在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巴伐利亞軍協助下,他在多瑙河上游谷地發動了一次戰役。7月31日,維拉爾在蒙德京根之戰中擊退路德維希·威廉對奧格斯堡的進攻。之後,他與巴伐利亞軍轉而進攻施蒂魯姆將軍,並在9月20日的赫希施塔特之戰殲滅其軍。但當維拉爾想乘勝前進攻克維也納的時候,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卻不同意,維拉爾惱怒不已,且對宮廷鬥爭十分厭倦,故而向路易十四辭職回國。
肖德·路易·赫克托爾·德·維拉爾
維拉爾公爵的徽章

鎮壓卡米扎爾

1702年起,在法國蘭格多克省的塞汶山區,爆發了大規模的胡格諾教徒起義(卡米扎爾起義)。1704年,維拉爾奉命鎮壓,他一方面放火燒掉村莊,野蠻鎮壓;另一方面對起義者進行分化瓦解,招誘叛徒若望·卡瓦里葉,設計捕捉了其他的領導者。到了1705年,法軍基本平定了起義。維拉爾也在此年因功獲得了維拉爾公爵的頭銜。

德南大戰

主詞條:馬爾普拉凱之戰德南戰役
同樣在1705年,維拉爾被調回萊茵河前線,陳兵特里爾,以劣勢兵力對抗英國馬爾巴羅公爵約翰·邱吉爾,阻止其入侵法國本土。雙方即將開戰,但因路德維希·威廉未能及時與英軍會合,故而馬爾巴羅公爵先行撤退。
肖德·路易·赫克托爾·德·維拉爾
維拉爾元帥
1706年,維拉爾開始修築魏森堡防線。1707年5月22日,他突破萊茵河彼岸的施托爾霍夫堡壘防線,直抵多瑙河,深入士瓦本,後被迫撤退。這次短暫的勝利使法國在法德邊境獲得喘息之機。
法國連續作戰爭,使得國庫枯竭,且孤立無援,陷入內外交困的窘境。到1709年時,為阻擋聯軍的進一步入侵,維拉爾應召統帥駐佛蘭德斯的大軍。9月4日,馬爾巴羅公爵與神聖羅馬帝國歐根親王率領英國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約11萬人包圍了法軍駐守的蒙斯(Mons)。9月11日,維拉爾率領8萬(一稱7萬)士兵前去解圍,在距離蒙斯以南10英里的的馬爾普拉凱村與聯軍交戰。激戰中,維拉爾身負重傷,由路易·布朗索瓦·布夫萊公爵接任指揮,在聯軍猛攻下,法軍有序撤退。此戰號稱“整個18世紀歐洲戰爭中最為血腥的戰鬥”,法軍傷亡約1.2萬人(一稱8000多人、1.27萬人),英奧聯軍則傷亡約2.5萬人(一說2萬或2.2萬人),巨大的傷亡使英國國內掀起反約翰·邱吉爾的浪潮、反法盟軍內部出現議和的意見,聯軍無力再發動大規模進攻,扭轉了法國在戰爭中期的不利局面。戰後,維拉爾確切地向路易十四報告說:“如果再給陛下的敵人這樣一個勝利能使上帝感到高興,那他們就被殲滅了。”
肖德·路易·赫克托爾·德·維拉爾
馬爾普拉凱之戰示意圖
長期的戰事使英國的安妮女王決心議和,1712年1月29日,英法在烏得勒支開始談判。維拉爾撤退到施托爾霍夫堡壘防線後,固守阿拉斯至康布雷一帶;歐根親王則圍困朗德爾西等要塞,企圖打開進軍巴黎的道路。聯軍為掩護自己的交通線和基地安全,曾從德南到索曼建了一條6公里長的防線,由阿爾貝馬爾伯爵率領荷蘭軍在德南鎮防守。維拉爾鑒於兵力不足,於是佯攻朗德爾西外的包圍圈,吸引歐根親王集結主力在該方向反擊。7月24日,維拉爾突然轉向左翼,直撲德南,迅速擊敗阿爾貝馬爾伯爵所部;歐根親王赴援不及,只得且戰且退。9月22日至11月16日,維拉爾在弗賴堡(巴登-符滕堡)之戰再次擊敗歐根親王,趁勝收復了馬爾謝訥、杜埃、凱努瓦、布尚等地,將陣線維持在萊茵河一帶。法軍的勝利,使路易十四能體面地與英國和談。1713年4月,英法簽訂《烏德勒支和約》,達成和議。
英國退出戰爭後,查理六世不滿和約的一些內容,仍不願和談。1713年,維拉爾率軍向萊茵河進軍,8月22日攻占蘭道。之後突破了歐根親王在布里斯高所設的各條防線,9月20日擊敗了沃博納元帥所部,10月30日攻克了奧地利大公國的前首府弗賴堡。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終於同意停戰。1714年3月,維拉爾與歐根親王代表各自的國家在巴登的拉施塔特達成了《拉施塔特和約》(the Peace Treaty of Rastatt)。至此,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
圖冊參考資料

晚年生活

1714年,維拉爾成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715年,路易十四駕崩,他的曾孫路易十五登基。1715年至1718年,維拉爾是攝政會議的成員,以及“衝突評議會”(Conseil de la Guerre)的主持者,隨後又成為國務大臣。攝政時期,維拉爾居住在沃勒維康特古堡,擁有220公丈的土地。
肖德·路易·赫克托爾·德·維拉爾
法國普羅旺斯艾克斯市政廳的維拉爾塑像
1733年10月18日,維拉爾接受“法國大元帥”(constable of France)的軍銜,此前接受該銜的是杜倫尼。
1734年,維拉爾率軍參與波蘭王位繼承戰爭,擔任法國、西班牙及薩伏伊聯軍的總司令,遠征義大利,連克諾瓦拉、托爾托納和米蘭等地,在3個月的時間內占領了整個波河谷地。但維拉爾在返回法國的途中不幸病倒,並於6月17日在都靈逝世,享年81歲。

主要影響

維拉爾是路易十四時期法國的主要將領之一,在大同盟戰爭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期間屢立戰功。他採取的行動與當時盛行的警戒戰略和一線戰術相反,他常說“防禦只有死亡”,視進攻等於一切。後來拿破崙·波拿巴以他的許多行動作為榜樣。
維拉爾參與的主要戰爭有:
參加主要戰役(戰鬥)有:

歷史評價

奧爾良公爵菲利普一世的第二任妻子伊莉莎白·夏洛特曾經在信中說,維拉爾以對年輕人的喜愛而聞名。
肖德·路易·赫克托爾·德·維拉爾
法國德南地區的維拉爾塑像
法國啟蒙時代的思想家伏爾泰在《路易十四時代》中評價:這是個渾身是膽、滿懷信心的軍官。他由於堅決頑強,幹了逾越自身職責的事,因而成了自己命運的締造者。……維拉爾元帥缺乏通權達變的本領。他既沒有利用自己的正直和才智去結交朋友的高明手法,也沒有使自己被人垂青看重的靈活技巧,雖然他像值得別人誇耀他那樣自我誇耀。
美國的世界軍事史作家T.N.杜派在《哈珀-柯林斯世界軍事人物全書》中評價:維拉爾雖然自負、狂妄而且浮誇,但仍然是一位英勇能幹的指揮官,他富於魄力,幹勁十足、足智多謀。儘管在馬爾普拉凱之戰敗北,但他對這一戰鬥的指揮是巧妙的。
法國的巴亞爾(Bayard,E.)在其著作《法國史圖說》中稱維拉爾是“圖倫納和孔代之後路易十四手下最優秀的將領”。

軼事典故

個性

維拉爾個性坦率。一次,他向宮廷告辭,前往指揮軍隊,當著所有內寵近幸的面對路易十四說:“陛下,我將去同陛下的敵人作戰,但卻把陛下留在我的敵人當中。”維拉爾對攝政王奧爾良公爵的那些利用所謂“改制”的國家動亂大發橫財的內寵近幸說:“我除了得自敵人的東西之外,什麼都從來沒有得到過。”他說的這番話和他行動同樣大膽。
肖德·路易·赫克托爾·德·維拉爾
維拉爾半身雕塑
在拉施塔特談判中,他對薩伏伊的歐根親王最先講的幾句話中有一句是:“先生,我們絕不是敵人。你的敵人在維也納,我的敵人在凡爾賽。”意指二人不得不對宮廷中的陰謀進行鬥爭。據說,維拉爾在談判期間還常與歐根親王打牌,歐根技不如人,屢次輸錢。後來維拉爾實在不忍,就建議玩一種小賭注的撲克遊戲,好讓歐根少輸點錢。
在法國18世紀初期的密西西比股票狂潮中,金坎普瓦大街成了股票經紀人的聚散地。在場人們的表情隨著股票的跌漲而瞬息萬變,現場氣氛狂熱。維拉爾感到苦惱,他無法容忍同胞們沉浸於這種蠢行之中,於是走上街頭向人群大聲呼喊了半個鐘頭,要求停止這種行為,但沒有人願意聽從理性的勸告。回答他的是噓聲與嘲弄,甚至有人向維拉爾的頭上扔雞蛋和西紅柿,使他不得不離去。
因為過於直率的性格,維拉爾的聲譽時常被認為不佳。據說,“維拉爾元帥在凡爾賽擁有王太子殿下以前占用的一套房間的一部分”。《曼特農回憶錄》記載:1711年時,維拉爾到馬利公園。路易十四國王對他說,他對他很滿意。國王說完,這位元帥轉身對廷臣們說:“先生們,至少你們聽見了。”伏爾泰則為維拉爾辯護,認為此事是“被人歪曲得面目全非的軼事”。

致殘

1709年的馬爾普拉凱戰役中,維拉爾的膝蓋下方被一粒短槍子彈打中,這一槍打碎了他的骨頭。戰後,路易十四派首席外科醫生馬雷夏爾為維拉爾治療,並親自前往看望。雖然避免了截肢,但維拉爾仍終生跛行。

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皮埃爾·德·維拉爾(Pierre de Villars,1623-1698年)
維拉爾斯侯爵,法國外交官。
母親
Marie Gigault de Bellefonds(1624-1706年)
1651年嫁給皮埃爾·德·維拉爾。
弟弟
Armand de Villars(?-1712年)
法國陸軍中將,曾參與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妻子
Jeanne Angélique Roque de Varengeville
1702年嫁給維拉爾
兒子
Honoré-Armand de Villars(1702-1770年)
繼承馬蒂格親王,維拉爾公爵和侯爵、默倫子爵,法蘭西學院院士。
路易·德·維拉爾(Louis de Villars,1703-1704年)
早夭。
表格參考資料:

主要作品

維拉爾自撰有回憶錄(即《維拉爾元帥回憶錄》),伏爾泰認為這本書的第一卷出自維拉爾之手,其他兩卷則出自另一人的手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