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鱷

肌鱷

分類:雙孔亞綱 初龍形次亞綱 初龍形類 初龍類 嵌跗類 鱷跗類 鱷形超目 中真鱷類 新鱷類 特提斯鱷類 森林鱷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肌鱷
  • 拉丁學名:Sarcosuchus
  • 亞綱:雙孔亞綱
  • 分布區域:尼日
基本信息,拉丁文學名,中文名,分類,內容,肌鱷的發現,簡介,

基本信息

拉丁文學名

Sarcosuchus

中文名

肌鱷

分類

內容

帝王肌鱷
種群大小 8-10米
最大個體體長 11.2-12米
體重 5100-5500kg (2003,Farlow,中生代鱷魚體重估測論文,通過被計算較小9米帝王鱷標本推算), 上限8000kg(2001,塞諾,HCE Larsson, CA Sidor, B Gado ,建屬論文),可能可達8000kg(2002,大衛,提到),9100kg (國家地理節目,不可靠)
時代 早白堊世 Aptian期-Albian期
分布 尼日Gadoufaoua的Tenere沙漠的El Rhaz組(El Rhaz Formation)
環境 海岸
食性 肉食
命名 Broin et Taquet, 1966
屬型種 S. imperator 帝王肌鱷
其他有效種 S. hartii 哈氏肌鱷 (根據一塊43厘米的下頜骨殘片推算,發現與巴西東北部)
最大個體體長 最可靠11.2米,也可能12米出頭,6-8噸

肌鱷的發現

早在1964年,法國人拉伯(Albert-Felix de Lapparent)在尼日發現了一些巨大的,被他戲稱為“鐵軌上的釘子”的牙齒化石,另外還有一些破碎的骨骼;這些標本後來被交給了法國古生物學家布萊茵(France de Broin)和塔瑞特(Phillipe Taquet)研究,他們認為這些化石屬於一種巨大的鱷類,命名為帝王肌鱷(Sarcosuchus imperator),中文有時候簡稱為“帝鱷”,屬名肌鱷(Sarcosuchus)的意思是“肌肉鱷魚”。但是因為材料太少,無法進行有效的復原,而且法國人又不注意宣傳,所以這種巨大的動物一直默默無聞。
但是在2001年,這種動物卻一炮走紅,成了古生物中炙手可熱的“明星”,這要歸功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的著名古生物學家塞里諾(Paul Sereno)。塞里諾和我們一般印象中整天和死了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動物的骨頭以及不會說話的岩石打交道的,那種古板,嚴肅的古生物學家不同;他是一個善於交際,喜歡遊走於上流社會,而且有點喜歡出風頭的傢伙。正是這種性格讓他和大媒體走的很近,更是《國家地理》這樣的國際級的媒體結成了同盟;因此《國家地理》總在第一時間發表塞里諾的發現。
不過雖然塞里諾人前風光,但是人後吃的苦也不少,挖掘帝王肌鱷化石也是一樣。2000年,塞里諾和他手下的一隊人馬闖進被風沙統治的Tenere沙漠,這個沙漠位於尼日的Gadoufaoua,是把非洲從中間分割成“黑非洲”和“北非”的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雖然,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一片死寂,除了偶爾穿越沙漠的穆斯林商隊幾乎沒有人煙,但是對於塞里諾這裡是一片“福地”,他在1996年就曾經光臨過這裡,並且發現了奇特的三角洲奔龍(Deltadromeus)和體形接近比暴龍的鯊齒龍(Carcharodontosaurus)的頭骨化石以及幾種鱷類的化石;這次塞里諾的一隊人馬也是經過斷水斷糧的折騰,掉了一身膘才把一些比較完整的帝王肌鱷化石挖掘出來。
塞里諾挖掘的的帝王肌鱷化石包括頭骨,頸椎和背椎,背肋,薦椎和腰帶,肩胛骨,頸部到尾部的膜質骨板(Osteoderms)等;編號為MNN 604—MNN 607。其中MNN 604為成體,MNN 605和MNN 606為幼體,MNN 607為亞成體。這些標本被送給尼日政府,陳列於尼日國家博物館。

簡介

帝王肌鱷屬於新鱷類(Neosuchia)特提斯鱷類(Tethysuchia)下的森林鱷科(Dyrosauridae),所謂的森林鱷類都是一些類似長吻鱷的動物,不過也有人把森林鱷(Dyrosaurus)和肌鱷歸入大頭鱷科(Pholidosauridae);帝王肌鱷還有一個不那么出名的同宗叫做哈氏肌鱷(Sarcosuchus hartii),後者只有一塊下頜骨殘片。
帝王肌鱷的頭骨細長,但是並不像某些不嚴謹的出版物里說的那么誇張;帝王肌鱷的頭骨長達1.78米,口鼻部占了大約百分之七十五,下頜比頭骨略短。前上頜骨寬大,有一個圓形的垂瘤,前上頜骨垂瘤部分比上頜骨寬約百分之二十五;這個垂瘤部分類似於雄性長吻鱷的Ghara,不過和長吻鱷不一樣,垂瘤在所有肌鱷頭骨都有發現,所以不是第二性徵;所以垂瘤的作用可能是幫助嗅覺,增加咬合力或者發聲器官。上頜骨長,鼻骨特別細長。只有一個圓形的外鼻孔,由前上頜骨的垂瘤圍成;齶視內鼻孔由狹窄的翼骨分割。沒有發現眶前孔或眶前窩(在布萊茵的原始描述中稱發現了眶前孔,但是MNN 604中沒有發現);上顳孔略大於眼眶(Sereno et al., 2001)。
帝王肌鱷的牙齒圓錐形,齒冠都具有縱向的棱嵴,橫截面圓形,牙齒特別厚實;雖然這些牙齒並不適合撕裂獵物的批肉,但是卻很適合固定獵物,特別是光滑的水生動物。帝王肌鱷的齒式為前上頜骨齒5,上頜骨齒30,齒骨齒31,也就是說帝王肌鱷一共有132個牙齒;在前上頜骨和上頜骨之間有大約十厘米的齒隙,齒骨齒的左右間距小於上頜骨齒。帝王肌鱷屬於“假異齒型動物”,第三和第四前上頜骨齒(pm3 and pm4),第十上頜骨齒(m10),第三和第四齒骨齒(d3 and d4)較大;這些較大的牙齒稱為“假犬齒”。
帝王肌鱷的身體覆蓋了很多的膜質骨板,所謂膜質骨板也叫“真皮骨”,是一種外骨骼,平時我們看到鱷魚背上那些疙瘩一樣的東西就是膜質骨板。帝王肌鱷最大的膜質骨板位於背部,有一米多長,不管是大小還是比例都比現在的鱷魚大得多。鱷魚的膜質骨板有一種“成長環”,“成長環”就像樹木的年輪一樣可以記錄生長年齡;塞里諾分析了一個大約有最大體型的百分之八十帝王肌鱷的膜質骨板,這個膜質骨板上大約四十個“成長環”,也就是說它有大約四十歲;因此推測帝王肌鱷在五十歲到六十歲之前會一直生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