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動力學是指運動對骨骼肌的影響和衰老相關肌動力的學說。
簡介,原因,衰老相關肌動力學改變,結論,
簡介
運動對骨骼肌的影響和衰老相關肌動力學改變。
運動對骨骼肌的影響可表現為對骨骼肌代謝的影響和對骨骼肌功能和特性的影響。運動後骨骼肌增粗,肌纖維橫斷面積加大,肌紅蛋白增加,線粒體增多、增大,肌肉毛細血管增多。不同的運動形式,對骨骼肌代謝和功能有不同的影響。
原因
1.耐力運動在相對低強度下反覆收縮,導致線粒體的增加,無氧代謝途徑的改變較少,稍有肌肉肥大。能增強肌力耐量,節省糖元,動作中產生較少的乳酸。
2.重阻抗力量運動間斷增加單位肌橫斷面力的負荷,使肌肉橫斷面增大,相對減少線粒體,肌纖維類型無改變。能增加肌力,但是耐力下降。
3.代償性過負荷緩慢增加力的負荷,使肌纖維增粗,快肌纖維向慢肌纖維轉化,保持氧化能力。能增加肌肉的機械性能,增強肌纖維的張力,不易疲勞。
衰老相關肌動力學改變
在肌肉收縮期間,單一纖維的徑向擴張引起纖維碰撞而產生肌聲或肌體的聲學振動,該振動反映肌肉運動單元的興奮率和力的輸出,在肌肉等長收縮時至少可以達到隨意收縮最大值的80%。Foster(1989)通過肌肉表面振動測量對功能老化的肌肉活動頻譜特點進行了研究。
通過使用一個輕質量的加速計記錄了40個志願者(20~80歲)比目魚肌表面正常聲學振動。加速計分別置放於志願者雙側比目魚肌,記錄站立(主動)、坐位(被動)的肌肉振動.每條腿的記錄加以平均,分1~50,1~25和25~50Hz三個頻帶分析頻譜能。
肌肉表面加速計實測值顯示安靜站立時肌肉活動大於被動坐位。在1~25Hz頻帶。頻譜能比1~50Hz頻帶高2.8±0.5倍,比25~50Hz頻帶高4.7±0.9倍。總頻譜肌肉振動能與年齡僅有弱相關(R=0.57),低頻肌肉振動能(1~25Hz)與年齡無任何相關(R≤0.1)。然而,隨著年齡增加,高頻(25~50Hz)肌肉振動急劇下降(y=0.09age+8.58,R:0.77)。
結論
該結果從一個方面顯示了衰老令人注目地改變了肌肉收縮中特殊的頻譜成分。徑向肌肉的加速與纖維的收縮有關,提示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率、反射弧周期,或肌纖維性能的改變可能是衰老相關改變的成因。由於衰老過程中肌肉活動高頻成分顯著下降,可能引起源自肌肉的骨骼調節信號減弱。無論肌肉動力學改變的原因如何,伴隨肌肉活動改變的高頻骨骼應變成分的下降可能部分上解釋即使採用嚴酷的訓練,衰老中骨質仍難以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