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腫性多血管炎

肉芽腫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GPA)又稱韋格納肉芽腫(wegenergranulomatosis,WG),是一種壞死性肉芽腫性血管炎,屬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少見,表現複雜多樣,診斷困難,容易誤診。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肉芽腫性多血管炎
  • 外文名: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 別名:韋格納肉芽腫
  • 就診科室:風濕免疫科
  • 常見發病部位:血管
  • 常見病因:病因至今不明
  • 常見症狀:病初常見發熱、疲勞、抑鬱、食欲不振、體重下降、關節痛、盜汗、尿色改變和虛弱,發熱最常見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病因至今不明。遺傳因素中可能與多個人類白細胞抗原有關,感染因素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過敏可能較重要。多數學者認為免疫介導的損傷機制可能是發病的最重要部分。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多樣,可累及多系統。典型的GPA有三聯征:上呼吸道、肺和腎臟病變。
病初常見發熱、疲勞、抑鬱、食欲不振、體重下降、關節痛、盜汗、尿色改變和虛弱。其中發熱最常見,有時是鼻竇細菌感染引起。
70%以上患者的上呼吸道最先受累,表現為慢性鼻炎、鼻竇炎,有鼻塞、鼻竇部疼痛、膿性或血性分泌物。病情嚴重時可見鼻咽部潰瘍、鼻咽部骨與軟骨破壞引起鼻中隔或軟齶穿孔,甚至鞍鼻畸形。氣管受累常導致氣管狹窄。
肺病變見於70%~80%患者,可致咳嗽、咯血、胸痛和呼吸困難,約34%患者出現遷移性或多發性肺病變,X線檢查可見中下肺野結節和浸潤,有的呈空洞,20%有胸腔積液。
70%~80%患者在病程中出現不同程度的腎小球腎炎,常見的表現為血尿、蛋白尿、細胞管型,重者可因進行性腎病變導致腎衰竭。
52%患者有眼病變:眶部血管炎表現為結膜炎、角膜潰瘍、鞏膜炎、葡萄膜炎及視神經病變,15%~20%眼球突出。
還可因咽鼓管阻塞致中耳炎,可見膿性分泌物,神經性耳聾和傳導障礙。

檢查

1. 實驗室檢查
大部分患者均有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為該病的重要特點之一。但肉芽腫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GPA)又稱韋格納肉芽腫(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嗜酸性粒細胞<15%,部分患者血清IgE顯著升高,可有IgG增高,且和病情嚴重程度相關。補體多水平正常,常有貧血,血沉增快,血清抗MPO(髓過氧化酶)抗體特異性大於c-ANCA(胞漿型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後者特異性大於p-ANCA(核周型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粒細胞比例可達33%。尿中可有蛋白和紅細胞,可伴有膿尿或管型。
2. X線檢查
胸部影像學顯示多樣化改變,無症狀性肺結節,遊走性獲固定性肺浸潤,空洞形成。
3. 組織病理學檢查
此病主要累及小動脈和小靜脈,冠狀動脈等中等血管也可受侵犯,大血管受累者少見。病變分布於依次為:肺(肺內浸潤影、哮喘)、皮膚(紫癜、結節)、末梢神經病變、胃腸道、心臟、腎臟、下尿道、關節炎及關節痛。一般常為多器官、多系統受累,腎臟損害較輕,突出表現在肺部。也可僅局限在單個器官或單處組織內,以肺臟和心臟多見。

診斷

臨床表現有上、下呼吸道病變與腎小球腎炎三聯征,實驗室檢查c-ANCA陽性,組織病理檢查呈壞死性肉芽腫炎可確診。有時只有二聯征或僅局限某一部位病變,組織病理不典型或不能進行活檢時,診斷有一定困難。
無症狀患者可通過血清學檢查ANCA以及鼻竇和肺臟的CT掃描輔助診斷。上呼吸道、支氣管內膜及腎臟活檢是診斷的重要依據

鑑別診斷

常需與鼻竇炎、鼻咽癌、淋巴瘤、肺炎、肺結核、肺癌、慢性腎炎、敗血症(特別是真菌和分枝桿菌感染)、淋巴瘤性肉芽腫、顯微鏡下多血管炎、變應性肉芽腫血管炎、肺出血-腎炎綜合徵(Good-pasture syndrome)、復發性多軟骨炎及中線惡性網狀細胞增多症等鑑別。

治療

治療可分為3期:誘導緩解、維持緩解和控制復發。輕型或局限型早期病例可單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若療效不佳應儘早用環磷醯胺。有腎受累或下呼吸道病變的患者,開始治療即應聯合套用糖皮質激素與環磷醯胺。潑尼松(龍)至少用藥4周,症狀緩解後逐漸減量維持。危重症可用大劑量甲潑尼龍衝擊治療。環磷醯胺是治療本病首選的免疫抑制劑,口服或靜脈注射。不能耐受環磷醯胺者可選用甲氨蝶呤,每周1次,維持至病情緩解。治療效果不佳可試用環孢素等。

預後

若延誤診斷,未及時合理治療,死亡率很高。目前大部分患者經正確治療能維持長期緩解,80%患者存活時間可超過5年。影響預後的主要因素是難控制的感染和不可逆的腎臟損害,年齡57歲以上,血肌酐水平升高是預後的不良因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