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的變革》是2007年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存華。
基本介紹
- 書名:聽課的變革
- 作者:林存華
- ISBN:9787504140050
- 頁數:161
- 定價:22.00元
-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7
- 叢書:教師課堂行為變革叢書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聽課是認識課堂、研究課堂的重要方式,是教師實現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新課程背景下的聽課,不再僅僅是教師學習他人經驗的手段,不再僅僅是教師記錄課堂活動的技術行為,而是研究自身、觀察他人、匯集經驗、提煉智慧不可或缺的工具。明白新課程背景下聽課的目的和作用,掌握聽課的流程和各階段操作要點,熟悉定量與定性的聽課技術,了解聽課中的問題和注意事項,是教師參與新課程改革應具備的基本素養。
聽課,全息透視。聽課,也叫觀課,或者說課堂觀察,是教師常見的一種參與教學的行為。全息透視,就是全方位觀察,多視角分析,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行為以及學生的學習行為都納入到觀察的視野當中來,將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以及設計意圖的實現程度等都作為觀察的對象。 本書內容包括明晰聽課的概念、經歷聽課的“實戰”、掌握聽課的技術、建設聽課的制度、關注聽課的“問題”等。
聽課,全息透視。聽課,也叫觀課,或者說課堂觀察,是教師常見的一種參與教學的行為。全息透視,就是全方位觀察,多視角分析,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行為以及學生的學習行為都納入到觀察的視野當中來,將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以及設計意圖的實現程度等都作為觀察的對象。 本書內容包括明晰聽課的概念、經歷聽課的“實戰”、掌握聽課的技術、建設聽課的制度、關注聽課的“問題”等。
目錄
導言
一、明晰聽課的概念
(一) 聽課的目的
1.了解課堂教學的基本情況
2.診斷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3.評判教師教學的大致水平
4.學習借鑑同行的優勢長處
5.改進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 聽課的作用
1.監督檢查
2.評估指導
3.探索研究
4.提高促進
5.溝通協調
(三) 聽課的種類
1.研究類聽課
2.指導類聽課
3.考評類聽課
二、經歷聽課的“實戰”
(一) 課前準備:知己知彼的一步
1.不可忽視的聽課準備
2.聽課準備內容的“盤點”
(二) 課中觀察:有的放矢的行動
1.觀看
2.傾聽
3.記錄
4.思考
(三) 課後分析:及時有效的省思
1.為課後分析做更多準備
2.多角度進行課後分析
三、掌握聽課的技術
(一) 定量課堂觀察的技術
1.編碼體系
2.記號體系
3.等級量表
(二) 定性課堂觀察的技術
1.描述體系
2.敘述體系
3.圖式記錄
4.工藝學記錄
四、建設聽課的制度
(一) 聽課制度的必要性
1.良好聽課制度的特點
2.聽課制度的作用
(二) 聽課制度的建設
1.聽課制度的建立
2.聽課制度的落實
3.多種聽課方式的綜合運用
五、關注聽課的“問題”
(一) 聽課的認識誤區
1.開課者的錯誤想法
2.聽課者的認識傾向
(二) 聽課者的角色
1.授課者角色
2.學習者角色
3.指導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三) 聽課的原則與要求
1.聽課的原則
2.聽課的一般要求
3.聽課的具體要求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一、明晰聽課的概念
(一) 聽課的目的
1.了解課堂教學的基本情況
2.診斷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3.評判教師教學的大致水平
4.學習借鑑同行的優勢長處
5.改進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 聽課的作用
1.監督檢查
2.評估指導
3.探索研究
4.提高促進
5.溝通協調
(三) 聽課的種類
1.研究類聽課
2.指導類聽課
3.考評類聽課
二、經歷聽課的“實戰”
(一) 課前準備:知己知彼的一步
1.不可忽視的聽課準備
2.聽課準備內容的“盤點”
(二) 課中觀察:有的放矢的行動
1.觀看
2.傾聽
3.記錄
4.思考
(三) 課後分析:及時有效的省思
1.為課後分析做更多準備
2.多角度進行課後分析
三、掌握聽課的技術
(一) 定量課堂觀察的技術
1.編碼體系
2.記號體系
3.等級量表
(二) 定性課堂觀察的技術
1.描述體系
2.敘述體系
3.圖式記錄
4.工藝學記錄
四、建設聽課的制度
(一) 聽課制度的必要性
1.良好聽課制度的特點
2.聽課制度的作用
(二) 聽課制度的建設
1.聽課制度的建立
2.聽課制度的落實
3.多種聽課方式的綜合運用
五、關注聽課的“問題”
(一) 聽課的認識誤區
1.開課者的錯誤想法
2.聽課者的認識傾向
(二) 聽課者的角色
1.授課者角色
2.學習者角色
3.指導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三) 聽課的原則與要求
1.聽課的原則
2.聽課的一般要求
3.聽課的具體要求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