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沈石溪講遠古叢林傳奇故事

聽沈石溪講遠古叢林傳奇故事

《聽沈石溪講遠古叢林傳奇故事》是2013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石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聽沈石溪講遠古叢林傳奇故事
  • 作者:沈石溪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6月1日
  • 頁數:341 頁
  • 開本:32 開
  • ISBN:bkbkaw8136
  • 語種:簡體中文
圖書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圖書簡介

《聽沈石溪講遠古叢林傳奇故事(套裝共2冊)》的故事開始於侏羅紀時期,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一瞬間。《中華龍鳥家族傳奇》故事的主人公——雙弓型頭骨的槽齒類爬行動物澄正躲避蝦蟆龍的吞噬,僥倖活下來的她受到了輕微的輻射,從冷血動物變成了恆溫動物。她的後代一點點的進化:為了安全而轉移到樹上生活,不知不覺中長出了羽毛和前肢上的兩塊骨頭,最終學會了飛行,成為了能在天空翱翔的鳥。《霸王甲龍家族傳奇》講的是雙弓型頭骨的槽齒類爬行動物岫,沒能在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災難中活下來,但她的孩子——屼竟奇蹟般活了下來。屼不斷地進食、長大、搏殺,最終進化成了侏羅紀的一大霸主:犬齒甲龍。它們沒有限制地讓自己的身體無限增大,由於身體無限增大,導致賴已生存的食物極度匱乏。這些“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巨無霸感覺遲鈍、思維遲滯,感情世界更是一片荒漠。為了生存,最終導致同類相食,從撿食同類屍體,捕殺受傷同類直至玩起末位淘汰制、甚至吃掉自己的伴侶,後來地球發生地質變化,火山爆發的火山灰衝上三千米高空,使在一百天內見不到太陽,而犬齒甲龍由於同類相食的互不信任,導致了物種的滅絕。

圖書目錄

弱者的嘆息
唯一的倖存者
大林莽的生存課
血染擂台
新一代甲龍誕生!
仇恨之種
大戰黑尾梁龍
稱霸黃金灘
初犯禁忌
夜幕下的慘劇
末位淘汰制
錯誤的進化
擇婿風波
狠心的新娘
太陽失蹤了!
起死回生
最後的結局
附錄
動物小說,一朵怒放的奇葩
西雙版納,我的文學故鄉
侏羅紀公園恐龍俱樂部
三個謎題
獲獎記錄
……
《中華龍鳥家族傳奇》

作者簡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鳴,1952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慈谿。1969年赴西雙版納插隊,在雲南邊疆生活了18年。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上海作家協會理事。創作以動物小說為主,已出版作品五百多萬字,其小說別具一格,在海內外贏得“中國動物小說大王”的美譽。
代表作有《狼王夢》《斑羚飛渡》《最後一頭戰象》《第七條獵狗》《藏獒渡魂》《再被狐狸騙一次》等。曾獲得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中國圖書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台灣楊喚兒童文學獎等多種獎項。有多篇作品選入中國小教材篇目。

序言

愛是生命進化的能量
沈石溪
我對古生物的興趣由來已久。讀國小三年級時,我就迷上了恐龍,收藏了厚厚一本介紹各種各樣恐龍的圖冊。望著這些曾經統治地球的龐然大物,我總也想不明白,這些橫行霸道的傢伙,這些處在大自然食物鏈頂端的超級動物,為什麼會突然滅絕,從而變成了考古學家研究的化石。
到目前為止,恐龍滅絕的原因,仍然是個謎。
不過,科學家們有個最新發現—龐大的恐龍家族雖然滅絕了,但恐龍家族中有一個最弱小的分支,卻躲過了那場六千萬年前的滅頂之災,成功地活到現在,它們就是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鳥類!
科學家們據解剖學所提供的證據認定,鳥類就是恐龍的後裔。
中華龍鳥是中國鳥類的始祖,或者說是中國的始祖鳥。由於中華龍鳥有著鳥類及恐龍的雙重特徵,所以它一般被認為是恐龍與鳥類之間的聯結點,是鳥類誕生和進化的一個關鍵環節。許多科學家推測,中華龍鳥是由某種小型獸腳亞目恐龍演化而來的。如果這個推測成立,那么現代鳥類的祖先,在恐龍時代,就是恐龍大家族中最不起眼的小不點兒。如果把梁龍比喻成巨人的話,那么後來進化成鳥類的那個恐龍分支的成員,就是誰都瞧不起的侏儒。可以想像,那些懦弱的小不點兒,命中注定就是各種食肉恐龍捕食的對象,它們就好像大自然盛宴中一道精美的甜點,誰都想來咬一口。它們整日東躲西藏,在夾縫中求生存,整日提心弔膽,處境艱難,活得很累很累。
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恐龍大家族中最弱小的一個分支—今天鳥類的祖先,能在六千萬年前那場萬劫不復的大災難中存活下來呢?
為什麼強者滅絕而弱者興盛?這是個千古之謎。
我喜歡猜謎,而且喜歡另闢蹊徑去尋找離經叛道的解釋。
我閱讀了大量有關恐龍的書籍,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絕大多數恐龍腦袋的重量與身體的重量簡直不成比
例!以梁龍為例,成年梁龍體重達三十噸以上,而它的腦袋只有100公斤,二者的重量約為1比300,這在地球上的動物中,是極其罕見的。這100公斤的腦袋的重量還包括耳朵、鼻子、嘴巴、舌頭和牙齒的重量在內。梁龍真正的大腦僅重100多克。人腦袋的重量與人身體的重量,大概是1比20;棕熊腦袋的重量與棕熊身體的重量大概是1比50;大象腦袋的重量與大象身體的重量大概是1比35。用“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來形容這些恐龍,是最恰當不過了。就物種而言,腦袋小,便意味著腦功能弱。眾所周知,大腦主管生物體的感覺、語言、思維和情感。因此,絕大多數恐龍感覺遲鈍,無法與同類進行交流和溝通,思維遲滯,情感世界更是一片荒漠。據專門從事恐龍研究的專家介紹,恐龍的體形越大,其感覺系統越有問題。還是以梁龍為例,假如它的腿被荊棘劃破了,大約十秒鐘後,它的大腦才會產生疼痛的感覺。
對恐龍來說,它們生活的年代是一個不需要用腦子的年代。恐龍在地球上稱王稱霸,所向披靡。可以一點也不誇張地說,在遠古蠻荒時代,腦袋越小,生存空間就越大,腦子越糊塗,活得就越開心。
與絕大多數恐龍不同的是,後來進化成鳥類的小不點兒們,雖然也是恐龍家族中的成員,但這些小不點兒腦袋的重量與身體的重量約為1比50。這在恐龍大家族裡是絕無僅有的,它們在當時極有可能被其他恐龍視為怪物和異類。科學家們在解剖現代鳥類時發現,凡是能在天空翱翔的鳥,它們腦袋的重量與身體的重量一般為1比30。在恐龍時代,動物們相互比拼的是力量而不是腦子,腦大身小的動物絕對是受嘲弄、受欺凌、受侮辱、受迫害的倒霉鬼。看起來,它們仿佛就是造物主的敗筆。更讓它們傷心的是,它們不僅腦袋奇大,而且感覺也特別敏銳。它們一旦受傷,就立刻會感到疼痛,危險一旦來臨,它們便會害怕得發抖。它們的情感世界更是複雜得要命。更致命的是,在它們繁殖的第一個環節似乎就出現了問題。眾所周知,恐龍是卵生動物,也就是說,母恐龍產下恐龍蛋,然後再由恐龍蛋孵化成小恐龍。恐龍家族中的絕大多數成員,採用的是“天然孵化法”,即母恐龍找一塊溫度適宜、地點隱蔽、質地鬆軟的沙土,將蛋產在裡頭,然後就揚長而去,恐龍蛋只需要依靠太陽光的熱量便能孵化出小恐龍。小恐龍一出世就會奔跑覓食。這種“天然孵化法”的優點是:母獸無需為繁殖承擔風險,也不必為養育子獸而勞心費神,只要將蛋產出就算完成了繁衍生命的全部
任務。母獸產完蛋後該乾什麼就乾什麼去,輕鬆自在,優哉游哉,子獸的生死禍福一概聽天由命,無須牽掛,也無須關懷,母獸接下來就可以很快發情交配並產下另一窩蛋。這樣的繁殖方法,使種群的繁殖速度很快,生育成本極低。可是,後來進化成鳥類的小不點兒們,不知道哪根腦神經出了問題,它們產下蛋後竟然捨不得離去,而是日夜守護在這些寶貝蛋旁邊,還用自己的胸脯捂在蛋上,就像現代鳥類那樣,用自己的體溫代替太陽光來進行孵化。這樣做,不僅耗時、費神,而且它們長時間趴在一個地方孵蛋,也大大增加了自己遇害的可能性,極有可能被天敵連母獸帶蛋一窩端了。同時,它們的子獸出殼後,有的連眼睛也睜不開,脆弱得連站也站不起來,需要母獸悉心餵養和照顧才能活下來。這些子獸總是形影不離地跟隨著母獸,母獸也時時刻刻牽掛、惦記著子獸,整個餵養周期短則兩個月,長則半年有餘。在此期間,母獸所有的心思都在子獸身上,無暇顧及其他,不再有興趣擇偶交配,種群的繁殖速度自然也就降低了。這種黏黏糊糊的感情,還會加大母獸和子獸遇害的機率。子獸離開母獸活不了,一旦母獸發生意外,子獸必死無疑;同樣,母獸濃烈的情感都傾注到子獸身上,一旦子獸夭折,母獸便會悲慟欲絕,心理遭受重創。此外,為了生存,這些小不點兒們不得不從地面遷居到樹上,不得不不辭勞苦地在樹枝上築能孵卵的巢,不得不含辛茹苦地養育後代,以提高后代的存活率。
與體形龐大的恐龍比較起來,那些小不點兒的身上確實有許多令人遺憾的缺陷。就連它們自己,也一定會因自身的種種不合時宜的行為而感到苦惱與失望。
命運真的很難捉摸,誰也想不到,一億多年前,當地球頻頻發生地質災變時,不可一世的雷龍、劍龍等巨型恐龍成了生命舞台上的匆匆過客,而處在大自然食物鏈末端的那些卑微的小不點兒們,卻成功地躲過了一場場劫難,永久地占據了廣袤的天空,在生命舞台上扮演著輝煌的角色。
終於,六千萬年前那場史無前例的大爆炸,讓恐龍永遠退出了歷史舞台,讓鳥類贏得了永恆的輝煌。
強大的未必是永久的,弱小的未必是短暫的。
這就是生命進化的辯證法。
某種“缺陷”,也許就是進化的契機,也許就是特殊才能的“導火索”,也許就是成就事業的跳板。
我覺得,恐龍滅絕和鳥類新生的這段生命演化史,對現代人,尤其對處在經濟轉型期的中國人來說,仍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假如善良是缺陷,假如誠實是錯誤,假如儉樸是罪過,假如溫情是弱點,那么人類要一大堆財富又有何用呢?
對生命來說,綠洲非常重要,鬱鬱蔥蔥的綠洲,滋潤生命,養育生命,庇護生命,綠洲是生命的搖籃。假如綠洲消失,大地變成一片荒漠,生命也將隨之而消亡。其實,還有一種綠洲,也亟待保護,那就是人類精神生活中的綠洲。親情、友情,還有廣義上的愛,就是我們精神生活中的綠洲。如果這片綠洲消失了,那么生命同樣會枯萎。
苦難催生智慧,善良淨化靈魂,愛永遠是最寶貴的、不可替代的生存技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