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三定

職場三定

職場三定,職場術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職場三定
  • 定向:決不能犯 “ 方向性錯誤 ”
  • 定點:定職業發展的地點
  • 定位:對自己進行全面分析
定向,定點,定位,評價,職場教訓貼士,不夠沉穩老練,工作效率較低,個人意識激進,不能與時俱進,缺乏團隊精神,

定向

職業生涯設計首先要 “ 定向 ” ,此為 “ 一定 ” 。方向定錯了,則南轅而北轍,距離目標會越來越遠,還要重新走回頭路,付出較大的代價。因此,職業生涯決策,決不能犯 “ 方向性錯誤 ” 。
通常情況下,職業方向由本人所學的專業確定。但現實的情況是,很多人畢業後,並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所學的專業來選擇工作,有的甚至與原專業風馬牛不相及。 “ 學非所用 ” 、 “ 用非所學 ” 、 “ 專業不對口 ” 的情況比比皆是,已不足為怪。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認真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崗位。有時為了就業,甚至要強制自己去 “ 適合 ” 並不喜歡的崗位,只要這種職業是社會緊缺的、急需的或有發展前景的。有些學子在學校里讀了雙學位,拿了幾種職業等級證書,就業時就比別人多了幾個機會,顯得高人一籌。

定點

二是 “ 定點 ” 。所謂 “ 定點 ” 就是定職業發展的地點。比如有些人畢業後選擇去南方,有些選擇到上海、滬寧線一帶發展,有的則選擇去邊疆、大西北,選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都無可非議。俗話說 “ 人各有志 ” 嘛。但應該綜合多方面因素考慮,不可一時衝動,心血來潮,感情用事。比如有的畢業去了南方,認為那裡是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發達,薪資水平較高。但忽略了競爭強烈、觀念差異、心理承受能力,甚至於氣候、水土等因素,結果時間不長又跳槽離開。當然這也無所謂。但如果一開始就選準方向,就可以在一個地方,圍繞一個職業長期穩定發展,對自己的資歷和經驗都會有助益和長進。時間加努力,有望成為某一領域的資深人士,豈不更為有利。頻繁更換地點,今天在這,明天到那,對職業生涯成長肯定弊多利少。

定位

三是 “ 定位 ” 。擇業前要對自己水平、能力、薪資期望、心理承受度等進行全面分析,做出較準確的定位。不可悲觀,把自己定位過低。更不要高估自己,導致期望值過高。一但不能如願,失望也就越大。剛畢業就被知名大公司選中,而且薪資福利不菲,當然是你的運氣。如果沒有碰上這種好機遇,也無需氣餒。不要過分在意公司的名氣,薪資的高低。只要這家公司、這項專業崗位適合我,是我所嚮往和追求的,就應該去試一試,爭取被錄用。確立從基層做起、從基礎做起,逐步積累經驗,循序漸進,謀求發展的思想理念。可能對你的一生都會有好處。

評價

哲學角度來看, “ 三定 ” 實際上就是解決職業生涯設計中 “ 乾什麼 ” 、 “ 何處乾 ” 、 “ 怎么乾 ” 這三個最基本的問題。這三個問題解決好了,職業生涯發展就會比較順利確定志向。志向是事業成功的基本前提,沒有志向,事業的成功也就無從談起。俗話說: “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 立志是人生的起跑點,反映著一個人的理想、胸懷、情趣和價值觀,影響著一個人的奮鬥目標及成就的大小。所以,在制定生涯規劃時,首先要確立志向,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也是你的職業生涯規劃中最重要的一點。

職場教訓貼士

5種白領不被“炒”,老闆同事也難容

不夠沉穩老練

只能“流水線作業”,遇到突發事情就慌亂不已,或者自作主張地簡單處理;每次行動都很急躁、衝動,不能獨當一面,全面考慮問題。
支招:職場新人可多向老同事、領導學習,遇事時應站在公司的高度提出解決方案,冷靜地分析因果,考慮到更多的細節。

工作效率較低

老闆花錢買你的8個小時,他肯定不希望你只是回復了幾封郵件。如果他安排給你的工作,你都不能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那么你就做好走人的準備吧。
支招:多借用網路工具幫助自己提高工作效率,如用Microsoft 或WPS office快速地完成各項文檔;用ppmeet.和異地的客戶保持即時溝通等。

個人意識激進

恃才傲物的“孔雀”;謙卑謹慎的“內衣”,以及固執己見的“機器人”都是老闆不喜歡的員工類型。
支招:身在職場,白領應懂得有張有弛,收斂驕傲、釋放謙卑、注重聆聽,方可贏得老闆、同事和客戶的喜歡,倒時不加薪升職也難啊。

不能與時俱進

拿著高薪卻不能承擔相應的工作任務,幾年工作下來經驗方法都被榨乾了,老闆卻越來越不滿意你每次都以老一套機械地完成任務,他決定炒了你!
支招:充電學習是許多白領提高自身技能,不至於淪為老闆“眼中釘”的首選。而學以致用是充電的最終目的,白領如止於充電錶面,依舊難以化險為夷。

缺乏團隊精神

白領的工作再重要,放到整個公司環境中,也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團隊合作,個人盡其所長,良策不遠也。正所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支招:老闆不僅希望你能獨當一面,也希望你能擁有團隊精神。白領應善於和同事建立人和關係,與不同個性的同事形成優勢互補,把“我”的角色轉至“我們”,方可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